溪路出南港,野林依古原。
偶行桑树曲,颇似桃花源。
茅屋居人遍,晴滩稚子喧。
依依耦耕者,相对已忘言。
溪路出南港,野林依古原。
偶行桑树曲,颇似桃花源。
茅屋居人遍,晴滩稚子喧。
依依耦耕者,相对已忘言。
这首明代诗人刘崧的五言律诗《赠赵录判之九江兼柬孙伯虞(其四)溪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质朴的田园风光。首句“溪路出南港”,点明了诗人沿着溪流前行的路线,暗示了环境的清幽。接着,“野林依古原”进一步描绘了周边的自然景色,古老而静谧。
“偶行桑树曲,颇似桃花源”是诗中的精华,通过“偶行”和“颇似”表达了诗人意外发现的世外桃源般的景象,让人联想到陶渊明笔下的理想世界,充满了隐逸与宁静的气息。
“茅屋居人遍,晴滩稚子喧”展现了乡村生活的日常画面,简陋的茅屋中住满了淳朴的人们,晴朗的河滩上孩童们的欢声笑语增添了生机。最后两句“依依耦耕者,相对已忘言”,描绘了农夫们劳作时的和谐场景,他们沉浸在田园生活中,无需多言,彼此间的默契和满足溢于言表。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笔触,勾勒出一幅远离尘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田园画卷,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友情的深深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