暝色迷周道,高天久露星。
埙篪相和处,灯火后先迎。
暝色迷周道,高天久露星。
埙篪相和处,灯火后先迎。
这首诗描绘了夜晚行走在周道上的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
首句“暝色迷周道”,以“暝色”点明时间是傍晚时分,夜幕初降,光线渐暗,使得宽阔的周道在昏暗中显得有些迷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神秘的氛围。这里的“周道”可能是指古代的道路,也可能是象征性的道路,引申为人生的旅途或道德的路径。
次句“高天久露星”,进一步描绘了夜空的景象。随着夜色加深,高悬的天空中星星逐渐显现,它们静静地闪烁着,仿佛是夜空的眼睛,给黑暗的世界带来了一丝光明。这句诗不仅写出了星空的美丽,也暗示了诗人对宇宙奥秘的仰望和思考。
接着,“埙篪相和处,灯火后先迎。”这两句诗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埙篪”(古代乐器)的和谐演奏比作人与人之间的默契与交流,象征着人际关系的和谐美好。同时,这里的“灯火”既指实际的灯火,也隐喻着智慧之光、希望之光,它在黑暗中照亮前行的道路,预示着无论是在现实生活中还是在精神世界里,总有光明指引方向,给人以温暖和希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生活情境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宇宙万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深刻感悟。
夜树风韵清,天河云彩轻。
故苑多露草,隔城闻鹤鸣。
摇落从此始,别离含远情。
闻君当是夕,倚瑟吟商声。
外物岂不足,中怀向谁倾。
秋来念归去,同听嵩阳笙。
孤云出岫本无依,胜境名山即是归。
久向吴门游好寺,还思越水洗尘机。
浙江涛惊狮子吼,稽岭峰疑灵鹫飞。
更入天台石桥去,垂珠璀璨拂三衣。
新恩通籍在龙楼,分务神都近旧丘。
自有园公紫芝侣,仍追少傅赤松游。
华林霜叶红霞晚,伊水晴光碧玉秋。
更接东山文酒会,始知江左未风流。
晓景澹无际,孤舟恣回环。
试问最幽处,号为明月湾。
半岩翡翠巢,望见不可攀。
柳弱下丝网,藤深垂花鬘。
松瘿忽似狖,石文或如虥。
钓坛两三处,苔老腥斑斑。
沙雨几处霁,水禽相向闲。
野人波涛上,白屋幽深间。
晓培橘栽去,暮作鱼梁还。
清泉出石砌,好树临柴关。
对此老且死,不知忧与患。
好境无处住,好处无境删。
赧然不自适,脉脉当湖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