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象鼻通,一瓮自冲融。
岂是乾坤小,当知造化工。
灵泉猿不饮,丹气鹤常充。
仙子乘鸾去,何年返故宫。
云端象鼻通,一瓮自冲融。
岂是乾坤小,当知造化工。
灵泉猿不饮,丹气鹤常充。
仙子乘鸾去,何年返故宫。
这首诗描绘的是铁瓮洞的奇特景象,以象鼻般的山势与洞中的泉水相连,形象生动。"一瓮自冲融"暗示了洞中水汽蒸腾,自然融合的神秘气息。诗人通过"岂是乾坤小"表达对洞天世界的惊叹,赞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灵泉猿不饮,丹气鹤常充"进一步描绘了洞内环境的清幽和仙气缭绕,连猿猴都不忍饮用,而仙鹤却常常在此停留。最后两句"仙子乘鸾去,何年返故宫"则借仙人离去,引发对仙境的向往和对时光流转的感慨,流露出一种超脱尘世的向往之情。整体上,这是一首富有禅意和自然哲学的山水诗。
万树纳幽光,峰顶日初到。
寺楼人始启,四岭鸟群噪。
钟磬隐虚堂,蔬水荐僧灶。
门与道人别,径有脩篁导。
邅回将出谷,阴森犹入奥。
返瞻昨履地,木末一峰冒。
玆生入世网,空王实先觉。
岂不被声闻,所病无持操。
是以云栖门,坚持一佛号。
要取同趋归,非谓异宗教。
眷焉顾其室,喟然发中悼。
焚和从一念,系物沮高蹈。
既厌流俗靡,岂耽山水乐。
终辞弱丧情,属为知者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