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为清游宿梵宫,凌晨试上最高峰。
水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
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
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听日暮钟。
偶为清游宿梵宫,凌晨试上最高峰。
水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
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
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听日暮钟。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宿梵宫后,清晨登临雪窦妙高台所见的壮丽景色。首句“偶为清游宿梵宫”,透露出诗人偶然的清雅之游,选择在梵宫过夜,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接着,“凌晨试上最高峰”点明了诗人清晨时分攀登至妙高台的最高点,准备一览山川之美。
接下来的两句“水翻雪色寒犹落,云掩丹光远更重”,生动地描绘了山间水色与云雾交织的景象。水面上仿佛覆盖着一层雪白,即使在寒冷中也显得格外纯净;而远处的山峰在云雾的掩映下,丹霞色彩更加深沉,展现出一种深远而神秘的美。这两句通过对比和细节描写,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丽与变幻莫测。
“旧有一僧能跨虎,近闻三洞尽藏龙”,这两句则引入了神话色彩,提到过去有一位僧人能够骑虎,近来听说山中有三条洞穴藏有龙。这样的描述不仅增添了故事性,也象征着山中可能隐藏着未知的奇迹与灵异之物,激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最后,“下方车马应难到,烟际惟听日暮钟”,诗人站在高处,向下望去,下方的车马似乎难以抵达,只能听到远处日暮时分传来的钟声。这一句通过视觉与听觉的对比,强调了妙高台位置的高峻与远离尘嚣,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静谧祥和的意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雪窦妙高台的壮丽景色和超凡脱俗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叹和对超然境界的向往。
葩叠萼相重,烧栏复照空。
妍姿朝景里,醉艳晚烟中。
乍怪霞临砌,还疑烛出笼。
绕行惊地赤,移坐觉衣红。
殷丽开繁朵,香浓发几丛。
裁绡样岂似,染茜色宁同。
嫩畏人看损,鲜愁日炙融。
婵娟涵宿露,烂熳抵春风。
纵赏襟情合,闲吟景思通。
客来归尽懒,莺恋语无穷。
万物珍那比,千金买不充。
如今难更有,纵有在仙宫。
我爱正考甫,思贤作商颂。
我爱扬子云,理乱皆如凤。
振衣中夜起,露花香旖旎。
扑碎骊龙明月珠,敲出凤皇五色髓。
陋巷萧萧风㭊㭊,缅想斯人胜圭璧。
寂寥千载不相逢,无限区区尽虚掷。
君不见沈约道,佳人不在兹,春光为谁惜。
常思李太白,仙笔驱造化。
玄宗致之七宝床,虎殿龙楼无不可。
一朝力士脱靴后,玉上青蝇生一个。
紫皇殿前五色麟,忽然掣断黄金锁。
五湖大浪如银山,满船载酒挝鼓过。
贺老成异物,颠狂谁敢和。
宁知江边坟,不是犹醉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