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入青云去,辉辉一点红。
从容透高木,闪烁急天风。
共指残霞里,贪看宵露中。
清光旋欲尽,伴月落长空。
径入青云去,辉辉一点红。
从容透高木,闪烁急天风。
共指残霞里,贪看宵露中。
清光旋欲尽,伴月落长空。
此诗《鹞灯》由清代诗人顾峵所作,以“鹞灯”为题,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夜景图。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鹞灯在夜空中飘荡的情景,以及它与周围环境的互动,营造出一种既宁静又充满动态美的意境。
首句“径入青云去”,以“径入”二字,形象地描绘了鹞灯在夜空中自由飞翔的姿态,仿佛直接穿越云层,隐含着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味。接着,“辉辉一点红”则点明了鹞灯的光源,红光在夜幕中显得格外醒目,照亮了四周的黑暗,赋予了画面以生命和活力。
“从容透高木,闪烁急天风”两句,进一步描绘了鹞灯在夜空中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存。它不仅穿过了高耸的树木,还随着疾风的节奏闪烁,展现出鹞灯与自然界的互动之美,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由、灵动生活的向往。
“共指残霞里,贪看宵露中”则将鹞灯置于夕阳余晖与夜露之中,形成鲜明对比,既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瞬间的珍惜与追求。鹞灯在残霞与宵露之间穿梭,似乎在诉说着时间的流转与生命的短暂。
最后,“清光旋欲尽,伴月落长空”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即将消逝的感慨。清光的逐渐消失,预示着夜晚的结束,而鹞灯最终将陪伴着月亮一同消失于长空,留给读者无限的遐想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鹞灯这一意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对生活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语言简洁明快,意境深远,富有诗意,是清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木叶纷纷乱打窗,凄风凄雨暗空江。
世间甲子今为晋,户里庚申不到庞。
此膝岂因儿辈屈,壮心宁受酒杯降。
与君相见头俱白,莫惜清谈对夜釭。
《海虞山人缪叔正扁舟相过以慰别后之思余谓兵后朋旧星散得一顷相见旷如隔世遂邀汝阳袁子英天平范君本彭城钱好学荣城赵善长扶风马孟昭聚首可诗斋内诸公亦乐就饮或携肴或挈果共成真率之会由是皆尽欢饮酒酣各赋诗以纪走笔而就兴有未尽者复能酬倡以乐永夜余以诗先成叔正俾余叙数语于篇首缅思烽火隔江近在百里今夕之会诚不易得况后会无期乎吴宫花草娄江风月今皆走麋鹿于瓦砾场矣独吾草堂宛在溪上余虽祝发尚能与诸公觞咏其下共忘此身于干戈之世岂非梦游于已公之茅屋乎善长秉笔作图于卷余索孟昭楷书以识时丙申岁己亥月乙亥日斋之主人顾瑛序而复赋诗曰》【元·顾瑛】木叶纷纷乱打窗,凄风凄雨暗空江。世间甲子今为晋,户里庚申不到庞。此膝岂因儿辈屈,壮心宁受酒杯降。与君相见头俱白,莫惜清谈对夜釭。
https://shici.929r.com/shici/EztHZ3y.html
蜿蜒西龙冈,绿草摇晴波。
旁有双玉井,石角增嵯峨。
明良佐神运,目力穷坡陁。
层垣睥睨雄,宝构通羲娥。
昂昂铁竿耸,飞鸟光荡摩。
土屋粘蜜房,文毡围锦窠。
缅思皇猷远,默止松林戈。
匪以清暑游,跋履劳鸣珂。
阴森晚色晦,寒沙聚群驼。
悲笳月初上,戴斗瞻天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