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曹娥祠》
《曹娥祠》全文
明 / 倪元璐   形式: 古风

浪影日夜翻,一翻一酸楚。

凭舟认碑气,神童而庙古。

屃汗洗籀文,虫口笺痛谱。

健哉十四姝,胫走天吴府。

载沉复载浮,潮汐共吞吐。

神人相媚时,波心五月五。

盱有技绝伦,媚神以妙舞。

神何以报之,媚盱以死女。

不由盱有女,那知娥有父。

一浪使盱腐,再浪使娥俎。

谁云死娥处,不是生娥所。

茫茫忠孝魂,入水即水主。

近从西江头,割来涛一缕。

一衣带水耳,翻出奇如许。

(0)
鉴赏

此诗《曹娥祠》由明代诗人倪元璐创作,描绘了对曹娥祠的景致与情感的深刻感受。

首句“浪影日夜翻”,描绘了江面波浪翻滚的动态景象,夜晚的光影在波浪上跳跃,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一翻一酸楚”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凭舟认碑气,神童而庙古”两句,通过乘船靠近祠庙,感受到碑文的气息,以及祠庙的古老与庄严,暗示了曹娥祠的历史悠久和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赑汗洗籀文,虫口笺痛谱”运用拟人手法,将赑屃(龙的一种)的汗水比喻为清洗碑文的雨水,虫口象征着时间的侵蚀,通过这些细节描绘了岁月对历史痕迹的磨损,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怀念。

“健哉十四姝,胫走天吴府”赞美了十四位女子的健美与活力,她们仿佛是神话中的天吴府的使者,充满了神秘与力量,暗示了曹娥祠中蕴含的超凡精神与力量。

“载沉复载浮,潮汐共吞吐”描述了江潮的涨落,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循环,同时也寓意着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

“神人相媚时,波心五月五”提到的是端午节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与祈福,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盱有技绝伦,媚神以妙舞”赞扬了盱地(可能指曹娥)的技艺高超,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与爱慕,展现了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

“神何以报之,媚盱以死女”表达了对神灵的回报方式的思考,或许通过牺牲来表达最深的敬意与忠诚。

“不由盱有女,那知娥有父”提出了一种反问,暗示了对传统故事中角色关系的重新思考,强调了女性力量与牺牲的重要性。

“一浪使盱腐,再浪使娥俎”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谁云死娥处,不是生娥所”强调了死亡与生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茫茫忠孝魂,入水即水主”总结了对忠孝精神的崇敬,认为忠孝的灵魂融入了水,成为了水的主宰,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理解。

最后,“近从西江头,割来涛一缕”描绘了从遥远的地方带来的一缕江涛,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连接,以及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一衣带水耳,翻出奇如许”以一句简洁的话语收尾,表达了对江水的比喻,以及对曹娥祠及其背后故事的深刻感悟,强调了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珍视与传承。

作者介绍
倪元璐

倪元璐
朝代:明

倪元璐(1593—1644),字汝玉,一作玉汝,号鸿宝,浙江上虞(今绍兴市上虞区)人,明末官员、书法家。明天启二年(1622)进士,历官至户、礼两部尚书,书、画俱工。倪元璐书法灵秀神妙,行草尤极超逸,最得王右军、颜鲁公和苏东坡三人翰墨之助, 用笔锋棱四露中见苍浑,并时杂有渴笔与浓墨相映成趣,结字奇侧多变,书风奇伟,后人对他有“笔奇、字奇、格奇”之“三奇”,“势足、意足、韵足”之“三足”的称誉。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陷京师,元璐自缢殉节,卒年五十二。弘光时,追赠少保、吏部尚书,谥文正,清廷赐谥文贞
猜你喜欢

冬日静宜园·其二

云峰倚天瘦,瀑水带冰淙。

漏响隔林滴,屐声空谷跫。

憩寻背风屋,坐爱向阳窗。

广厦诗人愿,矧吾抚万邦。

(0)

长河舟行杂咏·其二

水浅舟胶向怨迟,涨增雨后恰相宜。

有源尚尔需资藉,嗟尔无源厌取资。

(0)

题张宗苍雪景·其一

叠嶂玲珑万树皑,溪边应是访梅回。

越童惯解收琼屑,曾供陶家使令来。

(0)

丽瞩轩

虚窗面面听松涛,峰顶开轩㩀最高。

碧涧深潭常在望,春风秋月总宜遭。

每因物表延遥寄,似与天游得静陶。

一岁不过三两至,攀跻率虑众人劳。

(0)

每每千里遍含濡,又澍甘膏云脚铺。

五日再沾惊未有,当春盈尺得曾无。

所欣过午初停跸,便拟临沂学舞雩。

南望尼山刚入牖,潇湘移得米家图。

(0)

见桃花始开·其一

红杏园中桃始华,才舒春色未蒸霞。

底从名相分宾主,付与东风次第加。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刘宗周 沈佺期 李裕 郑燮 冯子振 周昂 钱惟演 何逊 王绩 高似孙 吕渭老 崔涂 郑经 阮元 谭献 谢宗可 萧绎 王鹏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