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影日夜翻,一翻一酸楚。
凭舟认碑气,神童而庙古。
屃汗洗籀文,虫口笺痛谱。
健哉十四姝,胫走天吴府。
载沉复载浮,潮汐共吞吐。
神人相媚时,波心五月五。
盱有技绝伦,媚神以妙舞。
神何以报之,媚盱以死女。
不由盱有女,那知娥有父。
一浪使盱腐,再浪使娥俎。
谁云死娥处,不是生娥所。
茫茫忠孝魂,入水即水主。
近从西江头,割来涛一缕。
一衣带水耳,翻出奇如许。
浪影日夜翻,一翻一酸楚。
凭舟认碑气,神童而庙古。
屃汗洗籀文,虫口笺痛谱。
健哉十四姝,胫走天吴府。
载沉复载浮,潮汐共吞吐。
神人相媚时,波心五月五。
盱有技绝伦,媚神以妙舞。
神何以报之,媚盱以死女。
不由盱有女,那知娥有父。
一浪使盱腐,再浪使娥俎。
谁云死娥处,不是生娥所。
茫茫忠孝魂,入水即水主。
近从西江头,割来涛一缕。
一衣带水耳,翻出奇如许。
此诗《曹娥祠》由明代诗人倪元璐创作,描绘了对曹娥祠的景致与情感的深刻感受。
首句“浪影日夜翻”,描绘了江面波浪翻滚的动态景象,夜晚的光影在波浪上跳跃,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凄凉的氛围。接下来的“一翻一酸楚”则直接表达了诗人面对如此景象时内心的复杂情感,既有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也有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感慨。
“凭舟认碑气,神童而庙古”两句,通过乘船靠近祠庙,感受到碑文的气息,以及祠庙的古老与庄严,暗示了曹娥祠的历史悠久和其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
“赑汗洗籀文,虫口笺痛谱”运用拟人手法,将赑屃(龙的一种)的汗水比喻为清洗碑文的雨水,虫口象征着时间的侵蚀,通过这些细节描绘了岁月对历史痕迹的磨损,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文化的珍视与怀念。
“健哉十四姝,胫走天吴府”赞美了十四位女子的健美与活力,她们仿佛是神话中的天吴府的使者,充满了神秘与力量,暗示了曹娥祠中蕴含的超凡精神与力量。
“载沉复载浮,潮汐共吞吐”描述了江潮的涨落,象征着生命的起伏与循环,同时也寓意着历史的更迭与文化的传承。
“神人相媚时,波心五月五”提到的是端午节的习俗,人们在这一天祭祀神灵,表达对神灵的敬仰与祈福,同时也体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盱有技绝伦,媚神以妙舞”赞扬了盱地(可能指曹娥)的技艺高超,通过舞蹈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与爱慕,展现了艺术与信仰的完美结合。
“神何以报之,媚盱以死女”表达了对神灵的回报方式的思考,或许通过牺牲来表达最深的敬意与忠诚。
“不由盱有女,那知娥有父”提出了一种反问,暗示了对传统故事中角色关系的重新思考,强调了女性力量与牺牲的重要性。
“一浪使盱腐,再浪使娥俎”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历史事件的深刻反思,以及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理解。
“谁云死娥处,不是生娥所”强调了死亡与生命之间的辩证关系,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茫茫忠孝魂,入水即水主”总结了对忠孝精神的崇敬,认为忠孝的灵魂融入了水,成为了水的主宰,进一步深化了对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理解。
最后,“近从西江头,割来涛一缕”描绘了从遥远的地方带来的一缕江涛,象征着文化的传承与连接,以及对远方的向往与追求。
“一衣带水耳,翻出奇如许”以一句简洁的话语收尾,表达了对江水的比喻,以及对曹娥祠及其背后故事的深刻感悟,强调了文化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历史与传统的珍视与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