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窗面面听松涛,峰顶开轩㩀最高。
碧涧深潭常在望,春风秋月总宜遭。
每因物表延遥寄,似与天游得静陶。
一岁不过三两至,攀跻率虑众人劳。
虚窗面面听松涛,峰顶开轩㩀最高。
碧涧深潭常在望,春风秋月总宜遭。
每因物表延遥寄,似与天游得静陶。
一岁不过三两至,攀跻率虑众人劳。
此诗描绘了一幅高雅脱俗的隐逸生活画卷。诗人以“虚窗面面听松涛”开篇,将读者引入一个静谧而充满自然之美的空间,通过窗户聆听松涛之声,营造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氛围。接着,“峰顶开轩㩀最高”,进一步强调了居所的地理位置之高,仿佛与世隔绝,独享天地之精华。
“碧涧深潭常在望,春风秋月总宜遭”两句,将视线延伸至远处的碧绿山涧和深邃的潭水,四季变换中的美景尽收眼底,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向往。同时,也暗示了诗人的心境如同这四季之美,随时间流转而变化,但始终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每因物表延遥寄,似与天游得静陶”则展现了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的万物,寻求心灵的寄托与宁静,仿佛与天融为一体,达到了内心的平和与陶醉。这种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是古代文人追求的精神境界。
最后,“一岁不过三两至,攀跻率虑众人劳”点明了诗人一年中来访的次数极为有限,相较于常人的频繁往来,他更倾向于享受孤独与静谧带来的精神愉悦,体现了对简单、纯粹生活的向往和对复杂社会的疏离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揭示,展现了清雅脱俗的隐逸生活情趣,以及对自然美和内心宁静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