叠嶂玲珑万树皑,溪边应是访梅回。
越童惯解收琼屑,曾供陶家使令来。
叠嶂玲珑万树皑,溪边应是访梅回。
越童惯解收琼屑,曾供陶家使令来。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雪后山林的美丽景象。首句“叠嶂玲珑万树皑”以“叠嶂”形容连绵起伏的山峦,用“玲珑”形容山峰的秀美,而“万树皑”则描绘了树木在雪后的洁白与繁茂,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壮观的自然风光。
次句“溪边应是访梅回”,想象着有人从溪边归来,可能是去寻访梅花,或是欣赏了梅花之后返回,增添了画面中的人文气息和季节感,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第三句“越童惯解收琼屑”,“越童”指的是南方的孩子,“琼屑”比喻雪花,此句意为南方的孩子们习惯于收集雪花,表现了孩子们对雪的喜爱和对自然的好奇心,同时也暗示了雪景的美丽和珍贵。
最后一句“曾供陶家使令来”,“陶家”可能是指陶渊明,这里借指文人雅士,意为曾经有文人雅士来到这里,享受雪景之美,或是在这样的环境中创作,进一步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表达了诗人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高雅生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联想,展现了雪后山林的独特魅力,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和文化意味,是一首富有意境和情感深度的作品。
风波不放旅愁闲。佳节阑删。
五丝却系松陵棹,酒旗青、且泊前滩。
断岸烟葵笑客,隔纱商女凭栏。水车千桨似湘沅。
昨有人看。濛濛疏雨浑无赖,小楼西、一带云鬟。
料得石榴裙湿,谁迎桃叶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