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草径尽莓苔,不放黄尘俗子来。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
飘萧落叶残灯火,陆续清谈浊酒杯。
二十六年才四见,骊驹抵死祗相催。
柴门草径尽莓苔,不放黄尘俗子来。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
飘萧落叶残灯火,陆续清谈浊酒杯。
二十六年才四见,骊驹抵死祗相催。
这首诗是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杨万里的作品,名为《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其二)》。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
"柴门草径尽莓苔,不放黄尘俗子来。"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希望保持一片清净之地,不受外界干扰。这“柴门”象征着隐逸生活,“草径尽莓苔”则描绘出一个幽静而又充满生机的地方。"不放黄尘俗子来"强调了对宁静环境的珍视和保护。
"诗客清晨冲雨入,梅花一夜为君开。" 这两句写出了诗人在清晨冒雨进入这个宁静空间的情景,“梅花一夜为君开”则是诗人的浪漫想象,似乎梅花特意为友人绽放。
"飘萧落叶残灯火,陆续清谈浊酒杯。" 这两句描绘了一场友人间的宴饮情景。“飘萧落叶”和“残灯火”营造出一种秋末时节的寂静与悠远,而“陆续清谈浊酒杯”则是对这次聚会的温馨描述。
"二十六年才四见,骊驹抵死祗相催。"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和时间流逝的感慨。“二十六年才四见”说明了作者与朋友长久未见,感情深厚,而“骊驹抵死祗相催”则是用古代驰马传递信息的比喻,强调着友情的紧迫和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绘,以及对人生聚散和时间流逝的情感抒发,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廛居城北苦湫隘,况复维时当九夏。
黄埃飞扬盈坐隅,南薰不到庭轩下。
清晨远策偶寻幽,来访陈蕃读书舍。
竹树萧森风满林,图史纷纭签绕架。
窗前研具颇幽洁,侍右童生亦闲雅。
烹茶扫榻固相延,拂拭溪藤需小画。
嗟余尘垢久填臆,欲写溪山未能暇。
对此襟怀始觉清,何吝当轩恣挥洒。
含豪濡墨起云烟,千岩万壑生虚籁。
一幅都无半日成,持向高堂便宜挂。
君家舅氏严昌翁,偶来见之忽惊差。
贤甥珍重即相惠,邀我题诗继三榭。
坐久吟成兴欲阑,林稍远见斜阳下。
明朝有意更来寻,仍与君家了清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