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矶头望秋色,霜醉寒枫照人赤。
西风吹雁落衡湘,天影波光共涵碧。
空林有客来何处,狼籍壶觞各沉醉。
酒船横放荻花中,坐对青山不归去。
年来我亦厌黄尘,欲向沧州寄此身。
终当谢却尘间事,同作沙鸥社里人。
黄鹤矶头望秋色,霜醉寒枫照人赤。
西风吹雁落衡湘,天影波光共涵碧。
空林有客来何处,狼籍壶觞各沉醉。
酒船横放荻花中,坐对青山不归去。
年来我亦厌黄尘,欲向沧州寄此身。
终当谢却尘间事,同作沙鸥社里人。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日山水画卷,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之美与诗人的情感交融。
首句“黄鹤矶头望秋色”,点明了地点和时节,黄鹤矶作为背景,秋色则为画面的主体,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接着,“霜醉寒枫照人赤”一句,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霜的寒冷与枫叶的红艳结合,不仅描绘了枫叶在霜冻下呈现出的鲜艳色彩,也暗示了季节的更替和生命的短暂。
“西风吹雁落衡湘,天影波光共涵碧”两句,进一步扩展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西风中的大雁南飞,与远处的衡山相呼应,而天光与水波的倒映交织成一片碧绿,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和谐统一,也寓意着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空林有客来何处,狼籍壶觞各沉醉”描绘了一幅隐士生活的场景,空寂的山林中,有人在饮酒作乐,表现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这里的“狼籍壶觞”并非脏乱之意,而是形容酒席散后杯盘狼藉的情景,反衬出饮酒者的豪放与自在。
“酒船横放荻花中,坐对青山不归去”则是对前文情景的深化,酒船漂浮在荻花丛中,诗人面对青山,似乎已经融入了自然之中,表达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的厌倦。
最后,“年来我亦厌黄尘,欲向沧州寄此身”直接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终当谢却尘间事,同作沙鸥社里人”则以沙鸥为喻,表达了诗人希望远离尘嚣,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愿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现实世界的反思。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明代文人诗作中的佳品。
昔年严大夫,偶来急迁谪。
我本麋鹿姿,得此已自适。
乘闲陟上方,遍寻唐人石。
岂期当三伏,一天云四幕。
快哉风时来,万籁相呼吸。
雨余禾麻润,是山皆喜色。
一杯倾晚饮,绿瓜间朱实。
是非不到耳,休厌山城寂。
树影抹横烟,角声暗落日。
长江去不返,况此百年客。
企首老玉仟,白发何由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