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临江仙·其一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
《临江仙·其一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全文
宋 / 刘一止   形式: 词  词牌: 临江仙

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

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

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

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

(0)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刘一止的《临江仙·饯别王景源赴临江军》。从艺术风格来看,这是一首采用婉约词风格写就的送别诗,充满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不舍之情。

开篇“柳外双旌斜照日,匆匆去意难留”两句,以柳树与斜阳相映衬,描绘出一幅临别时的凄美景象。这里的“双旌”指的是柳条随风摇曳,如同飘扬的旗帜,而“斜照日”则是夕阳西下之景。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即将离去友人的不舍。

紧接着,“大江旁畔老诸侯。举觞仍气概,觅句更风流”四句,则是借古代英雄豪杰聚饮的壮丽场面,抒发诗人对于友情的珍视与追忆之情。这里的“大江旁畔老诸侯”暗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时代的变迁,同时也象征着朋友间的情谊长存。

中间,“迟暮不堪容易别,溪声为写离愁”两句,通过对时光流逝与自然环境的声音(溪水之声)的描绘,表达了临别的忧伤和无尽的离愁。这是词人内心深处对于友情即将中断的哀愁。

最后,“自从今日转船头。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四句,则是诗人对未来可能再见的情景进行了一番遐想。这里的“自从今日转船头”表明了别离之痛和对友人的思念。而“他时扶杖叟,独立向沧洲”则预示着将来某个时候,当诗人老迈之际,或许会独自一人,依靠拐杖,望向远方的沧洲(地名),回忆起这份难忘的情谊。

总体来说,这首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和历史感的渲染,以及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与丰富的想象力。

作者介绍

刘一止
朝代:宋   号:太简居士   籍贯: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   生辰:1078~1160

刘一止(1078~1160)字行简,号太简居士,湖州归安(今浙江湖州)人。宣和三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给事中,以敷文阁直学士致仕。为文敏捷,博学多才,其诗为吕本中、陈与义所叹赏。有《苕溪集》。 
猜你喜欢

送刘守忠祭墓

双亲沦没已多时,诏许南归展孝思。

丘垄拜瞻增感慨,音容想像倍伤悲。

功名有待旋须早,江海无波去勿迟。

京国故人频怅望,来春重拟话襟期。

(0)

送刘布政致仕归石首

玉堂早岁擅才名,薇省荣迁蔼政声。

奏最共期膺宠锡,引年遽尔动归情。

白蘋红蓼秋霜肃,明月清风画舫轻。

此去故园无俗虑,耆英结会乐升平。

(0)

送王大尹之任东莞

弋阳十载著嘉声,又捧除书出凤城。

迁擢已看增禄秩,褒封犹喜沐恩荣。

焚黄赢得瞻先陇,制锦休教缓客程。

乡邑年来亦憔悴,阳春应见遂群生。

(0)

送姻家大尹邓廷绶归东莞

用舍行藏道义明,飘然归去世缘轻。

鉴湖已遂知章愿,彭泽空留靖节名。

夜月屋梁京国梦,春风薇蕨粤山情。

蹇予垂白犹羁宦,无限乡心逐去旌。

(0)

竹溪图

城中无竹令人俗,寸土如金不可栽。

谁向潇湘烟雨里,挥毫移出万竿来。

(0)

题四景山水·其二

水光山色映楼台,浓绿园林绝点埃。

我有浮瓜沉李约,隔江人泛酒船来。

(0)
诗词分类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诗人
杜充 曹仁虎 张潮 席豫 陆贽 卢熊 王琚 顾众 司马承祯 许稷 何焯 谢混 鸠罗摩什 可朋 金俊明 陈文述 贺兰进明 虞仲文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