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城吴国结良姻,交发芙蓉幕内宾。
自顾幽沈槐省迹,得陪清显谏垣臣。
分题晓并兰舟远,对坐宵听月狖频。
更爱延平津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越城吴国结良姻,交发芙蓉幕内宾。
自顾幽沈槐省迹,得陪清显谏垣臣。
分题晓并兰舟远,对坐宵听月狖频。
更爱延平津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宴会的盛况,诗人以精妙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庄重的画面。开篇即写“越城吴国结良姻”,此句点明了聚会的地点和目的,即在越城里庆祝吴国与某氏的联姻之事,显示了一种喜庆的氛围。
接着,“交发芙蓉幕内宾”一句,则描绘出宾客们在精美的芙蓉花饰的帐幕内交相往来的情景,芙蓉作为高贵和纯洁的象征,其幕不仅是装饰,更增添了一份尊贵气氛。
“自顾幽沈槐省迹”,诗人转而描写自己的心境,表明自己虽然身处这样的欢聚之中,但内心却难免感慨和沉思。这里的“槐省”指的是古代的一种高大茂密的树木,用以比喻深远的记忆或故人。
“得陪清显谏垣臣”,此句则表明诗人有幸成为朝廷中清廉显赫之士的座上宾,参与国政讨论,显示出诗人的身份和地位。
“分题晓并兰舟远”,写的是宴会结束后,宾客们各自乘坐花船而去,诗人在晨光中书写着别离的情景。这里的“兰舟”不仅是交通工具,更是美好情谊的象征。
“对坐宵听月狖频”,夜深人静时,诗人与友人并坐聆听月下清风中的猿啼声,表现了一种超脱尘世、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趣。
最后,“更爱延平津上过,一双神剑是龙鳞”两句,则写出了诗人对行程的喜爱,以及对那一双精美如龙鳞般的宝剑的赞赏。这不仅是物质上的欣赏,更可能隐含了对力量、勇气或智慧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宴会场景和个人情感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文化气息、高雅脱俗的唐代士大夫生活图景。
故园长忆泾皋。薄田二顷依东郭。
也知世上,功名只似,空中楼阁。
人说仙郎,紫薇起草,红莲参幕。
奈狂奴故态,不禁搔首,悔珠树,从栖鹤。
驹隙年华飞度。趁归来,拂衣非错。
摊书一枕,梦回呼我,酒醒疑昨。
何事频催,天街晓辔,禁城寒柝。
问诸公衮衮,鞭丝帽影,让谁先觉。
剪到秾香,清和天气,映空雾雨轻匀。
这般态度,谁敢斗鲜新。
国色天香富贵,瑶池种、迥出凡尘。
雕阑护,姚黄魏紫,深浅总宜人。
更谁相问讯,绡窗掩日,苔径留春。
飐帘旌风软,花影清真。
不管杨花榆荚,肃端庄、一段精神。
凝妆处,玉壶亲贮,词客醉芳茵。
低帷伏枕,重衾恋卧,疏窗清晓。
蜡泪盈盈,小盎菊花香老。鸟惊树杪。
问昨夜、寒添多少。起来看、阶前栏外,乱琼纷绕。
嘱付双鬟莫扫。爱天然、作就画材诗料。
袖手无言,会处翻然成笑。半生潦倒。
拚一醉、消除怀抱。凭谁告。托向美人芳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