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
所残必忠良,所宝皆凶嚚。
昵谀方自圣,不悟祸灭身。
箕子作周辅,孙通为汉臣。
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
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
所残必忠良,所宝皆凶嚚。
昵谀方自圣,不悟祸灭身。
箕子作周辅,孙通为汉臣。
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吴筠的作品,名为《览古十四首·其四》。从内容上看,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思考,尤其是对于忠良与凶嚚之人的不同命运的感慨。
"闲居览前载,恻彼商与秦。所残必忠良,所宝皆凶嚚。"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在安静的居所中翻阅历史典籍,对古代商朝和秦朝的兴衰产生了感慨。其中,“所残必忠良”指的是那些因为忠诚而被残害的人们,而“所宝皆凶嚚”则是说那些被统治者宝贵的人往往是奸臣、恶人。
"昵谀方自圣,不悟祸灭身。"
这句诗批判了历史上那些自以为是、不听忠言的君主,他们不知道自己的错误最终会带来灾难,导致个人的毁灭。
"箕子作周辅,孙通为汉臣。"
这里提到了两个历史人物:箕子辅佐过西周,孙通则是东汉时期的人物。这两个人物都是以忠诚著称的历史人物,诗人通过他们的例子强调了忠良之人的价值。
"洪范及礼仪,后王用经纶。"
最后几句提到了“洪范”和“礼仪”,这是古代的典籍名称,用来指代帝王治国的法则和礼节。诗人通过这两者的提出,强调了后世君主应该效仿前人的德政,以正经纶(即正确的道德准则)来治理国家。
总体而言,这首诗展示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深刻理解和对忠良与凶嚚之分的明确态度,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理想政治秩序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