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行无定踪,此去路千重。
投宿月中寺,经过雪里峰。
閒身临水衲,禅意隔潮钟。
明岁西湖上,相寻九里松。
师行无定踪,此去路千重。
投宿月中寺,经过雪里峰。
閒身临水衲,禅意隔潮钟。
明岁西湖上,相寻九里松。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游历越地的场景,充满了禅意与自然之美。首句“师行无定踪”,开篇即点出僧人行踪不定的特点,暗示了他随性而行的生活态度。接着,“此去路千重”一句,以“千重”形容道路的曲折与遥远,既展现了旅途的艰辛,也预示了僧人将面对的未知与挑战。
“投宿月中寺,经过雪里峰”两句,运用了浪漫的想象手法,将寺庙置于月光之下,峰顶覆盖着白雪,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僧人旅途中的清苦与坚韧。
“閒身临水衲,禅意隔潮钟”则进一步深化了主题,通过“閒身”、“水衲”、“禅意”和“潮钟”的描绘,表现了僧人内心的平静与对佛法的深刻理解。水边的僧衣、隔绝尘世的钟声,都象征着僧人与世俗的疏离,以及他对精神世界的追求。
最后,“明岁西湖上,相寻九里松”表达了诗人对僧人未来的期待与祝福,希望来年能在西湖畔再次相遇,共同品味那份宁静与和谐。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僧人游历的壮丽景色与内心世界的深邃,传递出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上的追求与向往。
玉衡转璿玑,杓指巽方月。
生气既云盛,阳德毕宣发。
间关好鸟翔,春涨蘸轻杨。
藓坂绿冉冉,华圃红裳裳。
良辰值脩禊,伊古华光宴。
徘徊赓旧吟,难驻迅风电。
伫望雨丝飞,谁赏韶阳辉。
翘首赋云汉,宵衣披月帷。
乐彻阳阿奏,漫泛曲流酎。
隔松响丁丁,听报申牌漏。
即事意鲜欣,讵能净六尘。
山花应笑我,输与去年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