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春馀几日,况复卧文园。
山色来欹枕,莺声老闭门。
拥衾无早晚,来札半寒温。
渐觉诗签减,惟看药裹存。
一春馀几日,况复卧文园。
山色来欹枕,莺声老闭门。
拥衾无早晚,来札半寒温。
渐觉诗签减,惟看药裹存。
这首诗《病》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时的内心感受与外界环境的交融。
首句“一春馀几日”点明了时间背景,春天即将过去,余下的日子屈指可数。接着“况复卧文园”一句,借用了汉代司马相如曾居于文园的典故,暗喻诗人自己如同司马相如般,因病而不得不静卧家中,表达了对健康状态的怀念和无奈。
“山色来欹枕,莺声老闭门”两句,运用了视觉和听觉的双重描写,山色映入眼帘,仿佛与枕头融为一体,莺啼声声,却在紧闭的门户外徘徊,无法进入室内。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界的景象,也隐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拥衾无早晚,来札半寒温”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的日常生活状态。拥被而眠,不分昼夜,信件的到来,既有温暖的问候,也有凉意的提醒,反映了病中的诗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与期待。
最后,“渐觉诗签减,惟看药裹存”两句,揭示了诗人身体状况的恶化。随着诗歌创作的减少,只能依靠药物维持生活,暗示了健康状况的日益衰退。整首诗以病态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面对疾病时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充满了深沉的情感与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