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事馀清暇,昆明一泛舟。
棹穿锦绣浦,堂据凤麟洲。
到此暑何有,于焉兴每留。
衡材将析理,惟是愧前脩。
视事馀清暇,昆明一泛舟。
棹穿锦绣浦,堂据凤麟洲。
到此暑何有,于焉兴每留。
衡材将析理,惟是愧前脩。
这首诗描绘了乾隆皇帝在昆明湖泛舟至藻鉴堂的悠闲场景。首句“视事馀清暇”点明了皇帝在处理政务之余,享受片刻清闲。接着“昆明一泛舟”则直接引入了主题,昆明湖上泛舟的惬意生活。
“棹穿锦绣浦,堂据凤麟洲”两句,生动地描绘了船只穿梭在如锦绣般的水道中,而藻鉴堂则坐落在传说中的凤凰和麒麟栖息之地,充满了神秘与雅致。这样的环境设定,无疑为读者营造了一种超凡脱俗的氛围。
“到此暑何有,于焉兴每留”则表达了诗人对这一景象的喜爱之情,即使是在炎炎夏日,也丝毫没有感到炎热,反而更加流连忘返。这种情感的抒发,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最后,“衡材将析理,惟是愧前脩”则是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评价,同时也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通过这样的自我反思,不仅展现了诗人的高洁品质,也传递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昆明湖泛舟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邃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以及对自身修养的追求,是一首富有意境和哲思的作品。
黑云沉沉压城隅,城中食尽雀鼠无。
谁其死守右骨都,饥来脍人为朝餔。
可怜窈窕三罗敷,肌如冰雪颜如荼。
再拜乞充君庖厨,解妆请代姑与夫。
妾年尚少甘且脆,姑与夫老肉不如。
请君先割妾膏腴,味香不负君刀殳。
食之若厌饫,愿还妾头颅。
姑老夫无子,妾命敢踟蹰。
有女年十馀,缇萦亦不殊。
哀求赴汤镬,保父千金躯。
保父千金躯,泉下报章渠。
无嫌女身小,一饱只须臾。
须臾饱亦可,章渠单杀我。
天生娇女身,为君供鼎俎。
生无谐俗骨,雅性在山水。
江淮与河汉,涉历非今始。
暮春理轻策,忽来五千里。
今陵旧陪京,严城高百雉。
我行骑敝驴,落日过都市。
父老为我言,未语先垂涕。
六街址尚存,高台平似砥。
宫阙禾黍中,瑟瑟秋风起。
独有秦淮流,千年不复改。
异哉秦始皇,金埋王气死。
天道本好还,二世亦已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