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神京、目断烟草,青天长剑频倚。
香街十里朱帘月,空想当年华丽。堪叹处。
渺沙霭蒹葭,咿雁声起。平山谩记。
怅杨柳春风,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
重阳好,红叶黄华满地。良辰美景如此。
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还更喜。
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尘清北冀。
便向关洛联镳,巍巍冠佩,麟阁画图里。
望神京、目断烟草,青天长剑频倚。
香街十里朱帘月,空想当年华丽。堪叹处。
渺沙霭蒹葭,咿雁声起。平山谩记。
怅杨柳春风,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
重阳好,红叶黄华满地。良辰美景如此。
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还更喜。
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尘清北冀。
便向关洛联镳,巍巍冠佩,麟阁画图里。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重阳节(即双九节,农历九月初九)登上平山,与友人赵子固一同赏析自然美景的场景。全诗语言优美,意境辽阔,充分展现了诗人的情感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
首句“望神京、目断烟草,青天长剑频倚。”运用了丰富的想象,通过远眺神都(洛阳),目光穿越烟草,与青天相接,给人以无垠的感觉。青天之下,仿佛有一把无形的长剑屡次倚立,使得景色更加雄浑。
紧接着,“香街十里朱帘月,空想当年华丽。”诗人通过对洛阳古都繁华盛景的回忆,表现了对往昔岁月的怀念。香街、朱帘与明月交织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不禁思索过往的辉煌。
“堪叹处。渺沙霭蒹葭,咿雁声起。”诗人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对于过往的繁华与现今的冷清都只能发出叹息。渺沙、霭蒹葭等字眼营造出一片萧瑟之景,而咿鸣的雁声更增添了一份秋思。
“平山谩记。”这里诗人轻描淡写地提及了对平山的回忆,既是地点,也蕴含着情感的寄托。
“怅杨柳春风,晴空栏槛,陈迹总非是。”这几句表达了诗人面对昔日情景与现实间的落差之感。春风中的杨柳、晴空下的一切,都让人感到曾经的足迹如今已然不再。
“重阳好,红叶黄华满地。良辰美景如此。”这一段是全诗的高潮部分。通过对重阳时节美好的描绘,以及落叶满地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当下美好时光的珍惜与赞美。
“青油幕府传芳斝,苒苒露琼花气。”这里通过对宫廷生活的描写和对荷花香气的提及,再次展现出诗人的艺术功力。
最后,“还更喜。看玉阃规恢,笑骋伊吾志。尘清北冀。”诗人表达了对于眼前景象的喜悦,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便向关洛联镳,巍巍冠佩,麟阁画图里。”这一段落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面,诗人似乎将自己的心境与自然景象融为一体,既是对现实的描摹,也是对理想的追求。
首出神明数在躬,山分南北水朝东。
灵承四海敷文命,蠢伐三苗纪武功。
先甲痛心占干蛊,后期挥手戮防风。
万重玉帛思王会,一卷金书凿鬼工。
传子讴歌羞益避,配天俎豆与尧同。
陈畴早协元龟卜,铸鼎能教怪象穷。
别有荒唐开九尾,须知付托闭重瞳。
放巢惭德原称变,霸越阴谋也自雄。
野史几时残纪竹,谷神此地俭留桐。
佳城郁郁瞻云气,片石乾坤共始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