乞儿拾得锡,暗地空宝惜。
撞著明眼人,一文也不直。
乞儿拾得锡,暗地空宝惜。
撞著明眼人,一文也不直。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安永所作的《颂古三十一首》中的第十八首。它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乞丐捡到锡器的情景。诗人通过乞丐对锡器的珍视和遇到识货人的反应,寓言般地揭示了世俗价值与真正智慧之间的对比。
"乞儿拾得锡,暗地空宝惜",形象地写出乞丐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误以为锡器是珍贵之物,对其怀有深深的珍爱。然而,"撞著明眼人,一文也不直",当遇到能识别锡器真实价值的人时,这个锡器便失去了原有的神秘和贵重,变得一文不值。这句诗暗示了人们往往会被表面现象迷惑,忽视事物的本质,只有真正的智者才能看清事物的真实价值。
这首诗以日常小事为切入点,寓言深刻,富有哲理,体现了禅宗常常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阐述佛法真谛的特点。
我怀高卧心,而为贫所迫。
挽我赴尘贱,动与幽趣隔。
硗田能几何,旱穗正容摘。
岂便得收敛,半属租种客。
分争既不贤,烈日仍暴炙。
劳生可羞叹,皆为糠籺窄。
使得二顷肥,凶年不相厄。
岂复论锱铢,驱驰在阡陌。
自当杜衡门,清坐对书册。
馀粟酿醇醪,笑似双鬓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