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马长城窟,泉腥马不食。
长城城下多乱泉,多年冷浸征人骨。
单于吹落关山月,茫茫原上沙如雪。
十去征夫九不回,一望沙场心断绝。
胡人以杀戮为耕作,黄河不尽生人血。
木波部落半萧条,羌妇翻为胡地妾。
圣皇震怒下天兵,天弧夜射旄头灭。
九州复禹迹,万里还耕桑。
但愿猛士守四方,更筑长城万里长。
饮马长城窟,泉腥马不食。
长城城下多乱泉,多年冷浸征人骨。
单于吹落关山月,茫茫原上沙如雪。
十去征夫九不回,一望沙场心断绝。
胡人以杀戮为耕作,黄河不尽生人血。
木波部落半萧条,羌妇翻为胡地妾。
圣皇震怒下天兵,天弧夜射旄头灭。
九州复禹迹,万里还耕桑。
但愿猛士守四方,更筑长城万里长。
这首《饮马长城窟行》由金代诗人赵秉文所作,描绘了边塞战争的残酷与悲壮,以及对和平的渴望。
开篇“饮马长城窟,泉腥马不食”,以饮马于长城窟旁的场景起笔,泉水腥臭,连战马都不愿饮水,暗示了战场的恶劣环境和战争的残酷。接着,“长城城下多乱泉,多年冷浸征人骨”进一步渲染了战场的凄凉与悲惨,无数战士的遗骸在乱泉中腐烂,时间的流逝似乎也带走了他们的生命。
“单于吹落关山月,茫茫原上沙如雪”一句,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荒凉、辽阔的边塞氛围,单于(匈奴首领)的号角声仿佛吹落了关山之上的明月,而广阔的原野上,沙粒如雪般铺展,象征着战争的无尽与无情。
“十去征夫九不回,一望沙场心断绝”表达了战争给士兵及其家庭带来的深重痛苦,每十个出征的士兵,就有九个无法归来,这不仅是对生命的无情剥夺,也是对家庭、对社会的巨大创伤。
“胡人以杀戮为耕作,黄河不尽生人血”揭示了战争的残酷本质,胡人将杀戮视为生活的一部分,黄河的水因战争而变得不再清澈,流淌着无辜生命的鲜血。
“木波部落半萧条,羌妇翻为胡地妾”描绘了战争对民族、家庭和社会结构的破坏,木波部落的衰败,羌族妇女被迫成为胡人的妾室,反映了战争对个体命运的深刻影响。
“圣皇震怒下天兵,天弧夜射旄头灭”展现了统治者对战争的态度,当皇帝愤怒时,派遣大军出征,夜晚的箭矢如同天上的弓箭,射向敌人,最终平息了战乱。
“九州复禹迹,万里还耕桑”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经过战争的洗礼,大地恢复了往日的繁荣,人们重新开始农耕生活,恢复了和谐的社会秩序。
“但愿猛士守四方,更筑长城万里长”则是对未来和平的期盼,希望勇猛的战士守护四方,再次修建长城,以防御外敌,维护国家的安全与稳定。
整首诗通过对战争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破坏,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以及对英勇战士的敬仰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