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祝英台近.晚春》
《祝英台近.晚春》全文
宋 / 辛弃疾   形式: 词  词牌: 祝英台近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0)
注释
宝钗分:古代男女分别,有分钗赠别的习俗,即夫妇离别之意,南宋犹盛此风。
钗:女子头饰物。
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
这里泛指男女送别之处。
晋王献之送别爱妾桃叶之处。
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
断肠:多用以形容悲伤到极点,飞红:飘落的花瓣。
鬓边觑:觑为细看,斜视之意。
斜视鬓边所插之花。
把花卜归期:用花瓣的数目,占卜丈夫归来的日期。
簪:作动词用,意思是戴簪。
罗帐:古代床上的纱幔。
翻译
在桃叶渡口,我们分钗别离,南浦烟柳黯淡,一片凄迷。从此,我最怕登楼,在十日九风雨的天气。黄莺不住地呜叫,催落飞红满天,也没有人去理会!更不用说去劝劝黄莺:别再啼!
看着鬓边戴的花,取下来仔细端详,用花瓣推算归期。刚戴到头上,又取下重新数一数,这样才心里满意。昏暗的灯光下,还记得梦中哽咽自语:是春天把愁给人带来,春天不知回到哪里,为什么不把愁也带去?
鉴赏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即将消逝,主人公在南浦(江边)送别的情景。"宝钗分,桃叶渡"象征着离别,"烟柳暗"则渲染出一种凄迷的氛围。"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表达了对分别后孤独生活的担忧和对频繁风雨的自然感慨。

"断肠片片飞红"以花瓣飘落比喻春去,"都无人管,倩谁唤流莺声住"进一步强化了离别的伤感,希望留住春天的脚步。"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通过簪花的动作寄托思念,但又因花瓣凋零而心绪纷乱。

"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描绘了主人公在梦中与对方的对话,表达了深深的愁苦。最后两句"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直接抒发了对春天离去和无法带走愁绪的无奈与哀怨,寓言了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执着。整体上,这是一首借景抒情,表达离别之痛和春愁的婉约词作。

作者介绍
辛弃疾

辛弃疾
朝代:宋   籍贯:历城(今山东济南)   生辰:1140-1207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生于金国,少年抗金归宋,曾任江西安抚使、福建安抚使等职。著有《美芹十论》、《九议》,条陈战守之策。由于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山居。
猜你喜欢

九月十五夜月细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经古人拈出纪以二绝句·其二

青天如水月如空,月色天容一皎中。

若遣桂华生塞了,姮娥无殿兔无宫。

(0)

登四望亭观雪

踏雪一登城上亭,山川草木亦精神。

不知四面孰为水,但见一般俱是春。

此际全然许和气,于中何处有纤尘。

我来谩啜茶儿去,疑是神仙境界人。

(0)

江月二首·其一

秋江与秋月,谁遣恰相和。

借我蓑衣著,三人亦未多。

(0)

次韵王彦声赠梅公择

诗梅傲世独深居,气与孤云共捲舒。

客辙每逢樽有酒,剑歌休叹食无鱼。

鲸波坐隔三山外,鹏翼终腾万里馀。

冠玉围金真戏事,醉髯聊复一轩渠。

(0)

酹江月/念奴娇·其二

平生英气,叹年来、都付山林泉石。

不作云霄轩冕梦,只拟纶竿蓑笠。

见说湖阴,飞飞鸥鹭,半是君曾识。

梅花时节,试来相与寻觅。

休谩汨没尘埃,浮生能几,镜里催华发。

趁取尊前强健在,莫负花前倾碧。

自遣长须,亲题短句,去约萧闲客。

休教惆怅,梅花飞尽寒食。

(0)

扇子诗·其八十七

蜡面吹香细细斟,青梅不厌绿杯深。

莺儿燕子能饶舌,要问先生学醉吟。

(0)
诗词分类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诗人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胡寅 全祖望 程俱 米芾 陈镒 文彦博 于谦 张孝祥 李孝光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