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汉曲。天际落霞孤鹜。幽草墙阴秋更绿。
倚檐三两竹。绣被焚香独宿。梦绕绿窗华屋。
何日明眸光射目。夜阑更秉烛。
清汉曲。天际落霞孤鹜。幽草墙阴秋更绿。
倚檐三两竹。绣被焚香独宿。梦绕绿窗华屋。
何日明眸光射目。夜阑更秉烛。
这首诗是宋代词人袁去华的《谒金门》第七首,描绘了一幅秋日黄昏的静谧画面。"天际落霞孤鹜",寥寥数语便勾勒出天边夕阳西下,一只孤雁掠过的景象,给人以孤独而壮美的感受。"幽草墙阴秋更绿",进一步渲染了秋日的萧瑟,墙边的草丛在暮色中显得更加深绿,增添了寂静的气氛。
"倚檐三两竹",视线转向近处,几株修竹斜倚在屋檐下,更显出环境的清雅与宁静。"绣被焚香独宿",词人独自一人,拥着绣被,燃香入梦,透露出淡淡的孤寂和对温暖家庭生活的向往。
"梦绕绿窗华屋",词人的梦境飘向那绿色的窗棂和华丽的宅院,反映出他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最后两句"何日明眸光射目。夜阑更秉烛",表达了词人期待明亮的目光能照亮现实,深夜里仍执着地持烛,寓意着他对未来的希望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整体来看,这首词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词人内心的情感世界,既有对孤独生活的沉思,又有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高的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