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度长江向石头,依然踪迹半沉浮。
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老我也曾磨铁砚,古人先已敝貂裘。
从兹万里堪乘兴,浩荡难驯似野鸥。
七度长江向石头,依然踪迹半沉浮。
草玄字字翻成白,刻棘年年未类猴。
老我也曾磨铁砚,古人先已敝貂裘。
从兹万里堪乘兴,浩荡难驯似野鸥。
这首诗《书怀》由清代诗人沈炯所作,通过“七度长江向石头,依然踪迹半沉浮”两句开篇,描绘了长江水波澜壮阔,历史痕迹在时间长河中若隐若现的景象,暗喻着人生的无常与历史的变迁。
“草玄字字翻成白”,运用了“草玄”这一典故,原指古代学者在草稿上反复修改文字,这里借以表达诗人对文字创作的严谨态度和对真理追求的执着。“刻棘年年未类猴”,则以“刻棘”比喻艰难的学业或事业,暗示了诗人面对困难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表达了对成功的渴望。
“老我也曾磨铁砚,古人先已敝貂裘”两句,通过个人经历与古人故事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岁月沧桑的感慨,以及对前辈先贤的敬仰之情。最后,“从兹万里堪乘兴,浩荡难驯似野鸥”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期待,愿意像自由自在的海鸥一样,无论身处何方都能保持一颗愉悦、洒脱的心。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邃的人生思考和对自然界的敏锐观察,也体现了其坚韧不拔的精神风貌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