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
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
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
饥来心计诎,静极耳尘空。
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
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
这首诗描绘了乡村生活中的日常场景,通过“饥来心计诎”一句,展现了人在饥饿时的无奈与妥协,体现了生活的艰辛。接着,“静极耳尘空”则描绘出在宁静中,耳朵仿佛能听到来自远方的声音,引出了对邻家舂米声的联想。诗人通过“何处频相杵,邻家事宿舂”这两句,细腻地刻画了乡村夜晚的景象,以及人们劳作的场景,充满了生活气息。
“腰间留片石,庑下寄高踪”两句,运用象征手法,片石可能代表了诗人内心的坚持或某种追求,而“庑下寄高踪”则暗示着在世俗生活中寻求精神的寄托和高远的理想。这种对比,既表现了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也透露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最后,“寂寂千秋后,闻声怀此公”表达了对逝去时光和人物的怀念,以及对淳朴乡村生活的深深眷恋。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情感的流露,展现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独特感悟和深刻思考,既有对现实的洞察,也有对理想的追求,充满了人文关怀和哲学思考。
三川阻且长,峦势相附属。
离堆凿神秀,陆海开平绿。
庶富甲西南,时化亦云速。
逆阉事纷更,弦柱伤太促。
括削尽肌髓,细政等湿束。
缪起靖黄巾,冈火能石玉。
祗今枯骨寒,隐抱弥衷曲。
君行职持宪,雅尚无狭促。
吾儒作用间,元公有前躅。
试省旧战场,荒墟几茅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