拄杖青邱分已踰,畏途何处是停车。
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
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
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
拄杖青邱分已踰,畏途何处是停车。
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
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
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
这首诗以“寿左司马山斋六十用翁自韵(其二)”为题,由明代诗人林俊所作。诗中描绘了对友人寿辰的祝福与赞美,充满了深沉的哲理与对友情的珍视。
首联“拄杖青邱分已踰,畏途何处是停车”,诗人以“拄杖青邱”起笔,形象地描绘出友人年事已高,岁月如流,仿佛在青丘之畔行走,路途虽长,但已走过许多艰难险阻。接着,“畏途何处是停车”则表达了对友人未来道路的关切与祝福,希望他能平安前行,找到心灵的归宿。
颔联“敛浮巳付云归洞,习定真成水到渠”,进一步深化了对友人的祝福。通过“敛浮”、“云归洞”、“习定”、“水到渠”等意象,寓意着友人应放下世俗的纷扰,内心宁静,如同云归于洞,水流自然汇聚渠道,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智慧的积累。
颈联“忽报卿垣缠象魏,秪疑仙子住楼居”,这一联巧妙地运用了典故,表达了对友人成就的赞叹与羡慕。卿垣象魏,常指官府或朝廷,暗示友人在仕途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而“仙子住楼居”的比喻,则是对友人超凡脱俗、生活雅致的赞美。
尾联“董狐若问收遗稿,犹喜都无封禅书”,以董狐典故结尾,表达了对友人品格的敬仰。董狐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史官,以公正著称。此处暗含希望友人能保持清正廉洁,不追求虚名,即使留下遗稿,也应是真实记录而非夸耀功绩的“封禅书”。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典雅,不仅表达了对友人寿辰的祝福,更蕴含了对人生智慧、道德品质的深刻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高尚的人格魅力。
古松一树愁拘束,生长县斋非空谷。
贪与仙人吏隐同,女萝亦免樵苏辱。
臃肿偏多鳞甲开,知是龙身不敢触。
枝柯多节或空心,膏流未免因肥沃。
官閒一日三摩娑,自汲寒泉与洗浴。
松花春熟入怀香,黄多绝胜金如粟。
混元生两仪,四象运璇玑。
民生有俦匹,阴阳圣所师。
嗟尔幽閒女,于归今及期。
琴用先人桐,张以所缲丝。
一弹再三鼓,凤凰鸣参差。
明月喜几望,受日逾光辉。
服德为黄裳,乐我惟缟衣。
灵仇天所眷,敬尔百威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