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化何从问小儿,善缘每与子孙宜。
珠生碧海原无定,玉种蓝田正有期。
一片婆心吾岂吝,三年母教尔应知。
由来根小须基稳,珍重呱呱下地时。
造化何从问小儿,善缘每与子孙宜。
珠生碧海原无定,玉种蓝田正有期。
一片婆心吾岂吝,三年母教尔应知。
由来根小须基稳,珍重呱呱下地时。
这首诗以深邃的哲理和生动的比喻,探讨了自然规律、因果关系以及教育的重要性。开篇“造化何从问小儿”,以孩童之问引出对自然法则的思考,暗示自然秩序并非随意可问,而是遵循着内在的逻辑与规律。接着,“善缘每与子孙宜”强调了善行与后代之间的良性循环,体现了道德与传承的关系。
“珠生碧海原无定,玉种蓝田正有期”运用了珠生于海、玉植于田的自然现象作比,说明事物的发展虽有不确定性,但也有其必然性与时间的限制。这种对比不仅展现了自然界中生命的独特生长方式,也暗喻了个人成长与成就的不可预测性与可能性。
“一片婆心吾岂吝,三年母教尔应知”表达了对教育的重视与无私奉献的精神。母亲的教导如同珍贵的礼物,不应吝啬,而应视为孩子成长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里强调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的关键角色。
最后,“由来根小须基稳,珍重呱呱下地时”总结了全诗的核心思想:根基稳固是成长的基础,从婴儿时期开始的教育与引导至关重要。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生长规律的呼应,也是对人生早期教育的深刻反思,提醒人们重视并珍惜每一个成长的起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自然现象的比喻,深入浅出地阐述了自然法则、因果关系、教育价值等多方面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成长过程的深刻洞察与独到见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