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日蠲兮祠公。佩锵趋兮庭中。湛露洒兮天风。
暾初发兮水东。灵皇皇兮既降。凤下仪兮翔龙。
响应谷兮鼓钟。慰予思兮公有嘉容。
吉日蠲兮祠公。佩锵趋兮庭中。湛露洒兮天风。
暾初发兮水东。灵皇皇兮既降。凤下仪兮翔龙。
响应谷兮鼓钟。慰予思兮公有嘉容。
这首诗描绘了在吉日里进行祭祀活动的场景,充满了庄重与神圣的氛围。邵宝以细腻的笔触,将祭祀的过程和仪式感展现得淋漓尽致。
首先,“吉日蠲兮祠公”,开篇即点明了祭祀的时间与对象,吉日举行祭祀活动,显示出对神灵的尊重与虔诚。接着,“佩锵趋兮庭中”,描述了祭祀者们佩戴着佩饰,脚步轻快地步入庭院的情景,体现了仪式的庄重与参与者的恭敬态度。
“湛露洒兮天风”一句,通过自然界的景象——露水与微风,营造出一种清静、祥和的环境氛围,暗示了神灵降临的前兆。而“暾初发兮水东”则进一步描绘了日出东方的景象,象征着光明与希望的到来,预示着祭祀活动将带来福祉与安宁。
“灵皇皇兮既降,凤下仪兮翔龙”这两句,生动地展现了神灵降临的壮观场面。灵光闪耀,凤凰与龙飞翔于空中,不仅增添了仪式的神秘色彩,也寓意着神灵的恩泽与庇佑。
“响应谷兮鼓钟,慰予思兮公有嘉容”则是对整个祭祀过程的总结。山谷回响着鼓声与钟鸣,这不仅是对神灵的敬意,也是对祖先英灵的缅怀。最后,诗人表达了对神灵的感激之情,以及对先人美好形象的怀念,体现了深厚的文化情感与家族传承意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与生动的语言,成功地构建了一个庄严肃穆、充满敬畏与感恩的祭祀场景,展现了古代中国人对于神灵与祖先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画春一色。更绕阑唤起,东风双篴。
漫下玉阶,不惜高枝为谁折。
长记西楼别宴,题红处、都成愁笔。
算此际、索笑重逢,花下月同席。南国。往事寂。
叹梦老石湖,乱雪香积。翠禽暗泣。
曾见盈盈正长忆。
休倚横桥十四,低唱遍、烟波空碧。
似旧曲、人好在,最难再得。
剪青抽管,织絮添毫,几枝风力犹劲。
小润分携,写不尽、江湖秋影。
麟角嗤工,鼠须惭雅,别成新颍。
认湘筠削处,五色丝缠,花笺浣临池称。
分明似水轻寒,又梢梢笔意,纸上堪听。
郭索前尘,争换了、春蚕声迸。
不宜画、妆楼远黛,只合篷窗弄低暝。
后夜吟镫,为君清讽,想烟荒波冷。
又江南、落花时节,故人一别如雨。
酒镫分影沧波梦,变尽白云今古。君莫舞。
更闻道、蓬莱西有仙槎路。天风待举。
看兰雪吹襟,松霞劝盏,都恋五湖侣。还记取。
十里金烟翠雾。年年游衍佳处。
丛铃碎佩多瑶怨,分得半囊愁句。君且住。
奈疏俊风怀,已是沾泥絮。遍侬倦旅。
对花老荒钿,酒醒残篴,馀思渺南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