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掘大象兮,调太鸿。乘精拱默兮,耳目内通。
维率九寰以承流兮,顺轨从。
风亮天工兮,一人斯隆。
若掘大象兮,调太鸿。乘精拱默兮,耳目内通。
维率九寰以承流兮,顺轨从。
风亮天工兮,一人斯隆。
这首诗描绘了宏大而深邃的自然景象与宇宙秩序,充满了对天地间力量与和谐的赞美。开篇“若掘大象兮,调太鸿”运用夸张的手法,将读者带入一个超凡脱俗的境界,仿佛在探索那庞大无比的大象与振翅高飞的大雁之间的联系,隐喻着对宇宙万物之间微妙关系的探寻。
“乘精拱默兮,耳目内通”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内在的连接,强调了心灵与自然界的深刻共鸣。这里的“乘精”可能指的是借助精神的力量,“拱默”则是指内心的宁静与专注,通过这种状态,人们能够与外界的声响和视觉信息产生直接的沟通,达到一种超越感官的感知。
“维率九寰以承流兮,顺轨从”表达了对宇宙运行规律的遵循与顺应,九寰代表了广阔无垠的空间,承流则意味着接受并顺应自然界的流动与变化,顺轨从则是强调了遵循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现象的描述,更蕴含了对人类行为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哲学思考。
“风亮天工兮,一人斯隆”则将视角转向了自然界的创造者——天工,即大自然本身。这里的“风”不仅指自然界的风,也可能象征着自然界的运作规律或创造力。“一人斯隆”则可能是对自然界的伟大与神秘的赞叹,暗示着自然界的运作如同一位伟大的艺术家,创造出令人惊叹的杰作。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与对宇宙秩序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与敬畏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应当如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哲学思考。
入林礼名禅,山深变炎夏。
清飙激层檐,流水注户下。
孤磬远烟微,长廊饭僧罢。
暂结尘外踪,稍怀远公驾。
虎去识馀溪,莲开见遗社。
四禅邈难依,百龄竟安假。
冥心合委和,旷览齐物化。
疏达任吾生,尘缘两相谢。
风吹山雾日杲杲,驿吏候我长平道。
长平千年愁不扫,杀降坑上生青草。
暴有若秦愚若赵,四十万人骨齐槁。
古来谋国士诚宝,当时但说廉颇老。
至今君臣愧妪媪,相如引车料已早。
嗟彼暴秦毒何剿,皇皇今古历可考,不嗜杀人天所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