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无五谷与桑麻,欲觅人烟未有家。
夜半月明山鬼啸,风吹竹户灭灯花。
地无五谷与桑麻,欲觅人烟未有家。
夜半月明山鬼啸,风吹竹户灭灯花。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荒凉而神秘的山中景象。首句“地无五谷与桑麻”直接点明了环境的荒芜,暗示了这里并非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接着,“欲觅人烟未有家”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荒凉感,似乎在说即使寻找人烟,也难以找到定居之处。
“夜半月明山鬼啸”一句,通过“月明”与“山鬼啸”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既明亮又诡异的氛围。月光下的山林显得格外寂静,但突然传来的山鬼之啸打破了这份宁静,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让人感受到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和孤寂。
最后一句“风吹竹户灭灯花”则以微小的细节收尾,将读者的思绪从广阔的山林拉回至一个更为具体的场景——一户人家的门前。风吹动竹门,灯花随之熄灭,这一幕既简单又富有画面感,仿佛在告诉读者,即便是在如此荒凉之地,依然有人类生活的痕迹存在,但这种生活又是多么脆弱和短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山中荒凉而又神秘的景象,以及其中蕴含的人类生存的痕迹,引人深思。
昔在罗浮两石楼,逢君身著紫云裘。
凭虚共对烟霞酌,握手相期访十洲。
一从归卧丹邱里,沧桑几度更寒暑。
碧山昨日事遨游,岂知复值同心侣。
承语青霞旧洞天,药栏丹井尚依然。
稚川遥寄餐芝诀,鲍靓兼传紫诰篇。
君今东向罗浮去,乘空直上飞云住。
为报蒲仙桂父翁,待予共采三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