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姊慧过我,颇识数行书。
上能奉色笑,持家亦秩如。
无端遘宿孽,中道病狂易。
病难勿药愈,心神耗散矣。
凡事若头发,棼乱不一理。
先后成两人,友爱终一气。
遣嫁伤母心,不字滋物议。
抱颈曾烛微,抉目还阐幽。
当时期师古,叩之语不雠。
苟作婴儿子,任詈三闾氏。
阿姊慧过我,颇识数行书。
上能奉色笑,持家亦秩如。
无端遘宿孽,中道病狂易。
病难勿药愈,心神耗散矣。
凡事若头发,棼乱不一理。
先后成两人,友爱终一气。
遣嫁伤母心,不字滋物议。
抱颈曾烛微,抉目还阐幽。
当时期师古,叩之语不雠。
苟作婴儿子,任詈三闾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女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与遭遇,以及她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无奈。开篇以“阿姊慧过我”起笔,暗示了姐妹之间的智慧差异,随后点明阿姊不仅识文断字,还能以笑容和行动维系家庭秩序,展现了她的贤淑与能干。
然而,“无端遘宿孽,中道病狂易”两句转折,揭示了阿姊命运的突变,她遭受未知的灾祸,精神状态恶化,疾病缠身,难以治愈。这种转变不仅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也使她的心神逐渐消散,仿佛灵魂被抽离。
“凡事若头发,棼乱不一理”形象地比喻了阿姊生活中的混乱状态,如同杂乱无章的头发,无法整理。接着,“先后成两人,友爱终一气”表达了即使在精神状态改变后,她与家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依然紧密相连,体现了亲情的力量。
“遣嫁伤母心,不字滋物议”描述了阿姊因病无法生育,导致她被遣嫁,这一决定让母亲心痛不已,同时也引发了社会舆论的非议。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生育能力的重视以及对未生育女性的道德评判。
最后,“抱颈曾烛微,抉目还阐幽”描绘了阿姊在生命尽头的挣扎与希望,她曾试图在微弱的烛光下寻找光明,最终在重见光明的瞬间去世。这既是对她生命的哀悼,也是对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赞颂。
“当时期师古,叩之语不雠”表明阿姊曾努力学习古代的智慧与道德,但这些努力并未得到应有的回应或认可。“苟作婴儿子,任詈三闾氏”则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不满与讽刺,认为即使像屈原这样的伟大诗人也被误解和轻视。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主人公在困境中的坚韧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对女性角色的期待与评价,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坚守与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