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鸡伏鹄卵,未可强越鸡。
岂力有优绌,物性自不齐。
我家双孔雀,能生不能伏。
安得气成形,此理殊反覆。
有鸡来相亲,煦煦何其仁!
如何世间人,一体分越秦?
鲁鸡伏鹄卵,未可强越鸡。
岂力有优绌,物性自不齐。
我家双孔雀,能生不能伏。
安得气成形,此理殊反覆。
有鸡来相亲,煦煦何其仁!
如何世间人,一体分越秦?
这首清代郑用锡的《观物》诗以鲁鸡伏鹄卵的寓言开篇,形象地探讨了自然界的规律和生物特性。诗人通过比较鲁鸡(小鸡)与鹄(天鹅)的差异,指出力量和习性的不同并非由主观努力决定,而是源于物种自身的特性。他以自家养的孔雀为例,强调孔雀虽美,但无法像母鸡那样孵卵,暗示每种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生存方式。
接着,诗人感慨道,如果孔雀能像母鸡一样孵化,那将是多么违背自然法则的事情。他借此引申到人类社会,提出人们不应强求一致,个体差异如同鲁鸡与鹄卵,各有其适宜的生活领域。最后,诗人感叹世间万物各有其道,人与人之间也应尊重这种差异,不应试图跨越界限,如同秦地与越地的隔阂。
整首诗寓言生动,富有哲理,表达了对生命多样性和顺应自然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