鸸之来,民迎禖矣。鸸之归,民财阜矣。
相甲历以制宜,之子兮勤施。
鸸之来,民迎禖矣。鸸之归,民财阜矣。
相甲历以制宜,之子兮勤施。
这首诗描绘了玄鸟(即燕子)与民众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开篇“鸸之来,民迎禖矣”,形象地描述了当燕子到来时,人们欢欣迎接的情景,暗示着燕子的到来预示着吉祥和丰收。接着,“鸸之归,民财阜矣”进一步说明了燕子离去时,民众的财富更加丰富,象征着一年的好收成。诗人通过这一自然现象与人类社会的关联,表达了对自然界和谐共生的美好祝愿。
“相甲历以制宜,之子兮勤施。”这两句则强调了人与自然应遵循一定的规律和法则,相互配合,共同繁荣。这里的“之子”可能指的是统治者或领导者,强调他们应当效仿自然界的和谐秩序,积极施政,促进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的福祉。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由对燕子这一自然生物的观察和赞美,传达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顺应天道、勤勉治理的重要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凉风生晚渚,碧草罗夕阴。
置酒高楼上,延月开灵襟。
秾妆映桃李,楚舞流清音。
金石间丝竹,逸响飞华林。
宾朋尽俊彦,然诺轻千金。
游侠事遐览,倜傥卑陆沉。
常恐芳菲歇,行乐乖寸心。
良时难再得,有酒须频斟。
绵绵隋堤草,草色翠如茵。
梧桐间桃李,秾艳骄阳春。
杨柳垂金堤,拂舞无纤尘。
行人不敢折,守吏严呵嗔。
大业一崩陨,九庙犹荆榛。
隋堤草与木,采斫杂樵薪。
秋风号枯枝,野火烧陈根。
园林宫馆尚禾黍,草木于尔何足论。
昔见山阳盛,气象吞淮壖。
士子世忠孝,民物安园田。
再到已屯兵,鼙鼓喧中天。
户口莽凋弊,庐里储櫜鞬。
济师有虎臣,隔岸威腥膻。
翠华江海上,玉阙风尘边。
未至重慨叹,荒城委苍烟。
貔貅过江南,狐兔游城颠。
馀民如惊鹿,菜色惨不鲜。
呼之莫肯留,犹意虏所专。
三过乃三变,感时良泫然。
二赵忠益高,仲车魂尚贤。
欲吊寂无所,淮月空娟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