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路重禄位,栖栖者孔宣。
人情爱年寿,夭死者颜渊。
二人如何人,不奈命与天。
我今信多幸,抚己愧前贤。
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
况兹知足外,别有所安焉。
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
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
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
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
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
体非导引适,意无江湖闲。
有兴或饮酒,无事多掩关。
寂静夜深坐,安稳日高眠。
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
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
昨日共君语,与余心膂然。
此道不可道,因君聊强言。
世路重禄位,栖栖者孔宣。
人情爱年寿,夭死者颜渊。
二人如何人,不奈命与天。
我今信多幸,抚己愧前贤。
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
况兹知足外,别有所安焉。
早年以身代,直赴逍遥篇。
近岁将心地,回向南宗禅。
外顺世间法,内脱区中缘。
进不厌朝市,退不恋人寰。
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
体非导引适,意无江湖闲。
有兴或饮酒,无事多掩关。
寂静夜深坐,安稳日高眠。
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
委形老小外,忘怀生死间。
昨日共君语,与余心膂然。
此道不可道,因君聊强言。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从内容上看,诗人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来表达自己的心路历程和精神追求。开篇便提到“世路重禄位,栖栖者孔宣”,这是指社会上的功名利禄之争,其中有人如孔宣般勤勉而不得善终。紧接着,“人情爱年寿,夭死者颜渊”则是表达人们普遍追求长寿,而颜渊却英年早逝,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命运的不公和生命的无常。
诗人随后自省,觉得自己“已年四十四,又为五品官”,虽然已经小有成就,但内心仍旧感到不安与不足。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俗功名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个人修养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从“况兹知足外,别有所安焉”中可以看出,诗人似乎已经找到了一种超脱世俗纷争的心灵寄托。
在后面的内容中,诗人详述了自己的心路变化,从年轻时“以身代”到近来“将心地,回向南宗禅”,表明他从外部的行动转向内心的修炼。这种修养使得他既能“外顺世间法”,在社会中游刃有余,又能“内脱区中缘”,不为世俗牵绊。
诗人对于进退有度,既不过分追求功名,也不恋栈世俗纷争,这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使得他能够保持内心的平静和满足。从“自吾得此心,投足无不安”可以看出诗人的这种心境。
在最后几句中,“秋不苦长夜,春不惜流年”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接受态度,而不是像世人那般对时间的贪婪和恐惧。同时,他也提到了与友人的交流,这种交流显然是基于深层次的精神相通,“此道不可道,因君聊强言”则是在表达这种难以用语言完全表述的精神境界。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比和个人心路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意义、功名利禄以及精神追求的深刻思考。诗中所体现的是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内在平静与满足的心灵状态。
三伏炎蒸喜渐收,新凉河汉属清秋。
数声树底蝉方变,几点窗间萤自流。
怀人极目蒹葭水,四方云集纷才子。
衣马同游思转多,鞭弭相从业未弛。
栖迟旅食总他乡,公馀登览白门旁。
六朝旧事吟禾黍,千里邦郊咏凤凰。
远近亲知半离索,缄书谁与道寥廓。
璀璨珠玑海畔来,绰约风云天上落。
胸如云梦八九吞,忽睹连篇满赠言。
为向泥涂嗟潦倒,将从霄汉望腾骞。
伊余短鬓霜初染,薄禄衰迟徒窃忝。
岁寒但共保松筠,莫遣年华空荏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