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金丹诗诀·其七十一》
《金丹诗诀·其七十一》全文
宋 / 陈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东]韵

鼎中朱橘亘天红,此是时时养火功。

元气归炉神不散,春山春水自春风。

(0)
鉴赏

这首诗《金丹诗诀(其七十一)》由宋代道教学者陈楠所作,以炼丹术为喻,阐述了修炼内丹的哲理与过程。

首句“鼎中朱橘亘天红”,形象地描绘了炼丹时的情景,将丹药比作红如朱橘的果实,置于高高的鼎中,象征着修炼的起点和目标。这里的“朱橘”不仅代表了丹药的颜色,也隐含着丹药的珍贵与神奇,预示着通过修炼可以达到的境界。

次句“此是时时养火功”,点明了修炼过程中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养火”的功夫。“养火”在这里指的是修炼者在内心深处不断激发和维持一种内在的热力或能量,以此来促进身心的转化和提升。这不仅是对身体的锻炼,更是对心灵的修养,体现了修炼的持久性和内在性。

第三句“元气归炉神不散”,进一步阐述了修炼的核心——元气(即生命之气)的聚集与回归。通过修炼,使元气能够汇聚于体内,如同回到炉中一般,使得精神与肉体得到统一,不再散逸。这里强调了修炼过程中对元气的掌控与调和,以及由此带来的身心合一的境界。

最后一句“春山春水自春风”,以自然界的景象作为比喻,表达了修炼达到一定境界后,内外世界和谐共生的状态。如同春天的山川与流水,在春风的吹拂下生机勃勃,修炼者的心灵也如同外界的自然一样,充满了活力与和谐。这不仅象征着修炼者内心的平和与喜悦,也寓意着通过修炼,人与自然、自我与宇宙之间达到了一种深层次的和谐与统一。

综上所述,《金丹诗诀(其七十一)》通过炼丹术的比喻,深刻揭示了修炼内丹的哲学意义,强调了持续不断的内在修炼、元气的调和与身心的统一,以及最终达到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境界。

作者介绍
陈楠

陈楠
朝代:宋   号:翠虚子   籍贯:惠州博罗(今属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   生辰:公元?----1213

陈楠(公元?----1213)字南木,号翠虚子、又号陈泥丸。(常以土掺合符水,捏成小丸为人治病,故世号陈泥丸。)金丹派南宗徒裔尊为“南五祖”之一。南宋高道,惠州博罗(今属广东省惠州市惠城区小金口)人,以箍桶为业。自云“道光禅师薛紫贤,付我归根复命篇”。宋徽宗政和年间擢举道录院事,后归隐罗浮山。不数年,定居长沙,开创南宗“清修派”。为南宗第四代传人,“南五祖”之四。四祖陈楠达到160岁以上。
猜你喜欢

题琴月楼

白玉可斲明月轮,黄金莫铸知音人。

子期一去不复见,惟有明月长相亲。

有时月到弹琴处,月不能言解琴趣。

琴非有意招月来,月亦无心与琴遇。

我琴寥寥太古音,月色皎皎清人心。

世上知音有如此,铸之何惜千黄金。

吾闻山东李翰林,金尊有月无鸣琴。

又闻柴桑陶靖节,素琴有酒无明月。

何如有琴有月有浊醪,神交千载李与陶,遗世独立何其高。

(0)

明月篇

湛湛复盈盈,当秋彻夜清。

直疑天有堑,却讶水无声。

隐约箕边起,依微斗外横。

气浮华盖动,光映泰阶平。

东去遥通海,西流澹挂城。

拟乘莲一叶,万里溯空明。

(0)

姑恶词

姑恶叫青春,声声恼杀人。

啼时休近户,妾恐老姑瞋。

(0)

黄鹄行

东海有黄鹄,两雏何翩翩。

朝戏沧海上,暮栖琼树颠。

一朝挟其雏,裴回上青天。

一雏归故巢,一雏委身草莽间。

黄鹄哀鸣向他山,侧身东望何时还。

他山岂无匹,凤凰五色翰。渴有醴水,饥有琅玕。

黄鹄不愿同饮啄,得归东海心即乐。

(0)

黄鹄歌

太液池水清涓涓,金衣菊裳下九天。

建章宫中生紫烟,凤凰来仪羽翩翩。

至德广被千万年。

(0)

次昙师见寄韵

高吟寄天末,寒茧曳孤篁。

烱若双明珠,九渊安可藏。

出户见明月,流光入中堂。

载弹绿绮琴,匡坐白云床。

寥寥太古调,谁论虞与唐。

知音谅非远,我心自忧惶。

挑灯耿无寐,清泪洒淋浪。

赖有一瓢酒,慰兹离别肠。

(0)
诗词分类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诗人
陈衍 卢祖皋 杨巨源 张玉娘 曹松 张正见 潘阆 杨继盛 赵汝腾 林季仲 陈元光 关汉卿 宋荦 苏曼殊 唐彦谦 刘墉 毕自严 刘筠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