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知风雨捲春归,收拾馀香还畀昊。
西湖处士骨应槁,只有此诗君压倒。
东坡先生心已灰,为爱君诗被花恼。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
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
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
不知风雨捲春归,收拾馀香还畀昊。
这首诗是北宋文学家、政治家苏轼(也称苏东坡)创作的《和秦太虚梅花》。从艺术风格来看,这首诗体现了苏轼独特的豪放与细腻相结合的诗歌特色,既有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蕴含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诗中“西湖处士骨应槁”一句,通过对古人遗骸的描写,表达了时间流逝、历史沧桑之感。而"只有此诗君压倒"则显示了诗人对自己的作品充满自信,同时也透露出了一种超越前人的雄心。
“东坡先生心已灰”一句,则是苏轼以自谑的口吻表达自己对于世事的淡然与放弃,似乎在说他的内心早已经看破红尘。"为爱君诗被花恼"则进一步揭示了他对诗歌创作的执着与烦恼,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割舍的情感纠葛。
“多情立马待黄昏,残雪消迟月出早”两句,通过描绘等待黄昏时分和残雪缓缓融化、月亮早早升起的景象,展现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事物无法长久的无奈。
“江头千树春欲闇,竹外一枝斜更好”则是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通过对春天即将到来的预感和竹枝斜阳的美丽描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独特感受。
“孤山山下醉眠处,点缀裙腰纷不扫”两句,通过对孤山山下的安逸睡眠和衣摆上的花瓣轻轻飘落、不必清扫的情景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闲适与自在。
“万里春随逐客来,十年花送佳人老”则是诗人对于岁月流逝和青春易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无法挽留的无力感。
最后,“去年花开我已病,今年对花还草草。不知风雨捲春归,收拾馀香还畿昊”几句,则是诗人通过个人经历和自然景象的对比,表达了自己对于生命、时间与美好事物无法掌控的深刻体验。
总体来说,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苏轼非凡的文学才华,也反映出了他在生活中所体会到的复杂情感和哲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