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田岁无歉,吾亦归就耕。
芸芸满天地,谁为培其生?
揽时颇知大,卑下言敢轻。
民心灼苦乐,匿抱多隐情。
相利善与导,糠秕皆华英。
两仪顺黄轨,六合今澄清。
藩疆各有责,弗徒循尔名。
有田岁无歉,吾亦归就耕。
芸芸满天地,谁为培其生?
揽时颇知大,卑下言敢轻。
民心灼苦乐,匿抱多隐情。
相利善与导,糠秕皆华英。
两仪顺黄轨,六合今澄清。
藩疆各有责,弗徒循尔名。
这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民疾苦的关注。开篇“有田岁无歉,吾亦归就耕”,表达了诗人对于农业丰收的喜悦之情,同时也暗含了对自身回归田园生活的向往。接着,“芸芸满天地,谁为培其生?”一句,以广阔的天地比喻社会,提出了一个深邃的问题:在如此庞大的社会中,究竟有多少人真正得到了生存的滋养?
“揽时颇知大,卑下言敢轻”两句,体现了诗人对时间的深刻理解以及对社会地位的认识,强调了无论身份高低,都应该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畏权贵,不轻视任何人的声音。
“民心灼苦乐,匿抱多隐情”揭示了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矛盾和不公,人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被隐藏,难以被外界所知。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社会底层人民生活状况的同情和关注。
“相利善与导,糠秕皆华英”则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关系的理解,认为在利益面前,引导和合作是关键,即便是看似微不足道的事物,也可能蕴含着重要的价值。
“两仪顺黄轨,六合今澄清”描绘了一幅理想的社会图景,即阴阳和谐,宇宙清朗,象征着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向往。
最后,“藩疆各有责,弗徒循尔名”强调了边疆守卫的责任,以及不能仅仅满足于表面的职责,而应真正履行保护国家和人民的使命。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人生、自然的独到见解,以及对公平正义、和谐共处的强烈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