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书摇落雁南飞,回首干戈万事非。
身隐久投神虎帻,时危敢念钓鱼矶。
凋零松径家园废,飘泊杨花故旧稀。
愿逐江头红谢豹,客中频叫不如归。
音书摇落雁南飞,回首干戈万事非。
身隐久投神虎帻,时危敢念钓鱼矶。
凋零松径家园废,飘泊杨花故旧稀。
愿逐江头红谢豹,客中频叫不如归。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在江右地区动乱之后,怀念家中长辈之作。彭孙贻通过此诗表达了对战乱给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巨大破坏的感慨,以及对和平生活的深切渴望。
首联“音书摇落雁南飞,回首干戈万事非”描绘了战乱后的凄凉景象。大雁南飞,象征着动荡不安的局势,而“音书摇落”则暗示了与亲人的通信中断,亲人消息的缺失。回首往昔,战争的残酷使得一切变得非同寻常,物是人非,世事沧桑。
颔联“身隐久投神虎帻,时危敢念钓鱼矶”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在动荡时期的生活状态。他选择隐匿,远离战火,但即便如此,也无法完全摆脱战争的阴影。即使在这样的时刻,诗人也不敢忘记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如同对钓鱼矶的思念,象征着对平静生活的追求。
颈联“凋零松径家园废,飘泊杨花故旧稀”描绘了家园荒废、亲友离散的凄凉情景。松径凋零,家园废弃,反映了战乱对自然环境和人类居住地的破坏。杨花飘泊,象征着亲友的离散,人去楼空,只剩下孤独与哀愁。
尾联“愿逐江头红谢豹,客中频叫不如归”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回归的强烈愿望。他希望像江边的红豹一样,能够自由地生活,不再漂泊异乡。频繁的呼唤“不如归”,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安定生活的渴望和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后社会和家庭变迁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和平与亲情的深切呼唤,以及对个人命运与时代变迁之间复杂关系的深刻思考。
罗帕分香,玉钗留股,东风羞记初盟。
残杨剩柳,休问啭春莺。
虚向蒲关驻马,淹误了、云路鹏程。
伤心处,枕寒衾冷,香梦杳难成。
章台人远,寻春计晚,露蕊凋零。
叹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好事从来易阻,御沟里、红叶难凭。
空惆怅,夜深人静,辜负月华明。
苔阶咽雨,草阁延秋,夜深人似枯僧。
梅子黄时,居然四壁蛩鸣。
回栏凤仙花发,变井梧落叶无情。
孤灯里,念鹊巢卜岁,雁字知兵。
历历美人名士,诉青春薄命,一样平生。
燕子红楼,为卿长叹漂零。
前身溧阳仙尉,到白头还做兰成。
吟正苦,柝凄凄遥应数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