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年烽火隔离居,咫尺天涯万里馀。
游子再攀河上草,君恩敢念故山庐。
荒鸡野店无人舞,沙雁江船自有书。
为报家园三亩竹,春风苦笋遍柴闾。
频年烽火隔离居,咫尺天涯万里馀。
游子再攀河上草,君恩敢念故山庐。
荒鸡野店无人舞,沙雁江船自有书。
为报家园三亩竹,春风苦笋遍柴闾。
这首诗《遣信入江右》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诗人彭孙贻所作。诗中描绘了诗人身处烽火连年的动荡时期,与故乡相隔遥远,只能通过书信寄托思乡之情的场景。
首联“频年烽火隔离居,咫尺天涯万里馀”以“烽火”象征战乱,表达了诗人因战争而与家乡分离,即使距离看似近在咫尺,实则远如天涯的感受。这种强烈的对比,凸显了战争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和破坏。
颔联“游子再攀河上草,君恩敢念故山庐”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自称为“游子”,再次强调了漂泊在外的身份。他攀折河边的草木,既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是借以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同时,“君恩”一词表明诗人虽身在异乡,但并未忘记国家的恩泽,体现了其忠诚与责任感。
颈联“荒鸡野店无人舞,沙雁江船自有书”描绘了一幅荒凉而孤独的画面。鸡鸣声在荒野小店回荡,却无人起舞欢庆,只有沙雁在江面上飞翔,似乎在传递着某种消息。这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寞。
尾联“为报家园三亩竹,春风苦笋遍柴闾”则是诗人通过书信向家人传达的信息。他希望家人知道,虽然自己身处异乡,但心中依然挂念着故乡的三亩竹林,以及春天里竹林间生长的苦笋。这一细节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情厚意,也寄托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身处动荡年代,对故乡深切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国家和家庭的忠诚与眷恋。诗中的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相互交织,富有感染力,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
芙蓉城北君山隈,长江东下何喧豗。
金沙淘尽太古雪,岷涛万里从西来。
我登绝顶尚残醉,眼前惶惑不可记。
远送斜阳起暮寒,触拨苍茫万古意。
因记当年楚相老,而今冢上空秋草。
珠履三千安在哉,满山叶落西风扫。
十二银山春复秋,风光仍似旧时好。
松风亭上促膝观,欲仿枚笔只汍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