郁郁破山寺,琳宫入翠微。
暮烟迷竹径,新燕叩禅扉。
谷静鸟栖少,春深客到稀。
归途趁晚色,落日照征衣。
郁郁破山寺,琳宫入翠微。
暮烟迷竹径,新燕叩禅扉。
谷静鸟栖少,春深客到稀。
归途趁晚色,落日照征衣。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游虞山时,对兴福寺的访问所见所感。首先,“郁郁破山寺,琳宫入翠微。”这两句以“郁郁”形容山林的茂盛,与“破山寺”形成对比,展现出寺庙在自然环境中的独特位置。接着,“琳宫入翠微”则进一步强调了寺庙建筑与周围绿色环境的和谐融合。
“暮烟迷竹径,新燕叩禅扉。”描绘了一幅傍晚时分,烟雾缭绕,竹林小径显得朦胧而神秘的画面。新来的燕子轻敲禅房之门,增添了几分宁静与生机。这里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谷静鸟栖少,春深客到稀。”谷地因寂静而显得更加幽深,鸟儿的栖息也显得稀少,这不仅表现了春天的宁静,也暗示了寺庙的清幽与人迹罕至。最后,“归途趁晚色,落日照征衣。”描述了诗人返回途中,趁着晚霞的余晖,夕阳映照着他的行装,营造出一种淡淡的离别氛围和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兴福寺及其周边环境的静谧与和谐,以及诗人对这一场景的深深感悟和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