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覆乔林同一色,清光上下含虚碧。
采樵人立渡头寒,极目圆蟾为谁白。
雪覆乔林同一色,清光上下含虚碧。
采樵人立渡头寒,极目圆蟾为谁白。
这首诗描绘了山中雪景的静谧与纯净之美。首句“雪覆乔林同一色”,以“雪”为主角,覆盖了高大的树木,使得整个森林呈现出一片洁白无瑕的景象,仿佛世界被一层纯净的白色所包裹,给人一种宁静而庄严的感受。
接着,“清光上下含虚碧”一句,进一步渲染了雪后山林的氛围。这里的“清光”指的是雪后的阳光,它在雪地和天空之间反射,使得整个空间都充满了清澈的光芒。“虚碧”则形容了天空的深邃与清澈,与地面的雪景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
“采樵人立渡头寒”描绘了一位伐木者站在渡口的情景,尽管环境寒冷,但他依然坚守着自己的工作。这一细节不仅增加了画面的生动性,也体现了劳动者的坚韧与执着精神。
最后一句“极目圆蟾为谁白”以月亮作为收尾,将读者的视线引向远方,想象着满月在雪地上映照出的银白色光芒。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月亮赋予情感色彩,似乎在为这雪白的世界增添一份温柔与神秘,同时也引发人们对自然美景的无限遐想。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山中雪景的壮丽与静美,以及其中蕴含的人文情感,让人在欣赏自然之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哲理与情感的深度。
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
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
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
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
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
密行称闺阃,明诚动搢绅。
周旋居显重,内外掌丝纶。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大仪墙仞峻,东辖纪纲新。
闻善常开口,推公岂为身。
立朝鸣佩重,归宅典衣贫。
半醉看花晚,中餐煮菜春。
晴台随鹿上,幽墅结僧邻。
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
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
近将姚监比,僻与段卿亲。
叶积池边路,茶迟雪后薪。
所难留著述,谁不秉陶钧。
丧乱时多变,追思事已陈。
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
宗从今何在,依栖素有因。
七松无影响,双泪益悲辛。
犹喜于门秀,年来屈复伸。
《故少师从翁隐岩别墅乱后榛芜感旧怆怀遂有追纪》【唐·郑谷】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密行称闺阃,明诚动搢绅。周旋居显重,内外掌丝纶。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大仪墙仞峻,东辖纪纲新。闻善常开口,推公岂为身。立朝鸣佩重,归宅典衣贫。半醉看花晚,中餐煮菜春。晴台随鹿上,幽墅结僧邻。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近将姚监比,僻与段卿亲。叶积池边路,茶迟雪后薪。所难留著述,谁不秉陶钧。丧乱时多变,追思事已陈。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宗从今何在,依栖素有因。七松无影响,双泪益悲辛。犹喜于门秀,年来屈复伸。
https://shici.929r.com/shici/5QllC.html
何以保孤危,操修自不知。
众中常杜口,梦里亦吟诗。
失计辞山早,非才得仕迟。
薄冰安可履,暗室岂能欺。
勤苦流萤信,吁嗟宿燕知。
残钟残漏晓,落叶落花时。
故旧寒门少,文章外族衰。
此生多轗轲,半世足漂离。
省署随清品,渔舟爽素期。
恋恩休未遂,双鬓渐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