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郑谷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追忆和怀念。全诗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顾,以及对现实乱世的无奈感慨。
“风骚为主人,凡俗仰清尘。” 开篇即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高洁情操,风作为主人,普通人只能仰望那份清高脱俗的生活状态。
“密行称闺阃,明诚动搢绅。” 诗中多处使用了古代官职名称,如“闺阃”指宫门,“搢绅”乃是束缚之意,这里暗示了一种对封建礼制的遵循与维护。
“周旋居显重,内外掌丝纶。” 周旋可能指的是宦官或高级官员,他们在朝堂上下都握有权力,能左右政事。
“妙主蓬壶籍,忠为社稷臣。”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君主的向往,以及作为臣子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
接下来几句,“大仪墙仞峻,东辖纪纲新。闻善常开口,推公岂为身。” 描述了一种修筑高墙以守护礼制的行为,以及对于德行高尚者的推崇,这些都是对理想社会秩序的追求。
“立朝鸣佩重,归宅典衣贫。” 诗人在朝堂上佩戴着沉重的玉佩,而回到家中却过着清贫的生活,反映了诗人的高洁品格。
“半醉看花晚,中餐煮菜春。”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闲适自得的田园生活,是对平淡生活的一种向往。
以下几句,“晴台随鹿上,幽墅结僧邻。理论知清越,生徒得李频。” 描述了诗人在晴好的高台上与鹿为伴,与远方的和尚邻近,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药香沾笔砚,竹色染衣巾。” 这两句通过对物质生活中细节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好事物的享受与融入。
“寄鹤眠云叟,骑驴入室宾。” 诗人将自己的精神寄托于远行的大雁,自己则乘坐驴子进入家中,表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近将姚监比,僻与段卿亲。” 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名人的比较和提及,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人物的崇敬,以及个人与朋友之间的情谊。
“叶积池边路,茶迟雪后薪。” 描述了一种幽静的田园生活景象,这是诗人内心所向往的平和安宁。
“所难留著述,谁不秉陶钧。”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去美好记忆的珍惜,以及对理想君主的期待。
最后几句,“丧乱时多变,追思事已陈。浮华重发作,雅正甚湮沦。” 表现了诗人对于乱世的无奈和对往昔岁月的深切怀念,同时也反映了一种文学创作上的沉痛与复杂情感。
“宗从今何在,依栖素有因。七松无影响,双泪益悲辛。” 诗人追问着古代圣人的去向,以及自己隐居的缘由,并通过七松无变化来比喻自己的孤独和哀伤之情。
“犹喜于门秀,年来屈复伸。” 结尾两句表达了诗人虽然身处乱世,但仍然能够在心中保持一份高洁和美好,这是诗人内心的坚持与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