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
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
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
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
云水生寒色,高亭发远心。
雁来疏角韵,槐落减秋阴。
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
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山水景象,充满了静谧与淡远的情调。"云水生寒色"一句,勾勒出秋日里水气与云雾相结合的清冷画面,给人一种萧瑟之感。而"高亭发远心"则透露出诗人登临高处,视野开阔之时所产生的心境变化,那份心旷神怡,仿佛可以触及遥远的地方。
接下来的"雁来疏角韵"和"槐落减秋阴"两句,更是秋意盎然。秋天的雁行飞过,声音清脆,如同古代诗词中的某种乐器发出的音调;而槐树的叶子随着季节的转换渐渐凋零,带来了更浓重的秋色和阴影。这些细腻描写,让人仿佛能闻到秋风中那淡淡的枯叶气息。
"隔石尝茶坐,当山抱瑟吟"两句,则展示了诗人在自然中的宁静生活状态。坐在山中,隔着巨石品味茶香,而后又拥抱瑟琴,低声歌唱,那种悠然自得的情景,让人感到一种超脱尘世的美好。
最后的"谁知潇洒意,不似有朝簪"两句,则流露出诗人的淡泊心境。"潇洒意"指的是一种超逸脱俗的心态,而"不似有朝簪"则表明这种心境与世间的名利、红尘无关,犹如古时贵族头戴的簪,不再是诗人追求的东西。这份超然物外的情怀,正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高洁情操的体现。
混鱼龙人海,快一夕,起鲲鹏。
驾万里长风,高掀北海,直入南溟。
生平许身报国,等人闲、生死一毫轻。
落日旌旗万马,秋风鼓角连营。
炎方灰冷已如冰。
余烬淡孤星。
爱铜柱新功,玉兰奇节,特请高缨。
胸中凛然冰雪,任蛮烟瘴雾不须惊。
整顿乾坤事了,归来虎拜龙庭。
醉脸匀红,向人无语夸颜色。
一枝春雪。
犹染嵬坡血。
庭院黄昏,燕子来时节。
芳心折。
露垂香颊。
羞对开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