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路传呼杳杳,垂腰印绶累累。万般荣贵出丹枝。
遥知心乐处,椿畔桂当时。
酒到芳春偏弄色,轻黄泛滟鹅儿。
大为行乐使堪书。醉来花下卧,便是习家池。
夹路传呼杳杳,垂腰印绶累累。万般荣贵出丹枝。
遥知心乐处,椿畔桂当时。
酒到芳春偏弄色,轻黄泛滟鹅儿。
大为行乐使堪书。醉来花下卧,便是习家池。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官场显赫与自然之乐相融的画面。"夹路传呼杳杳,垂腰印绶累累",通过路上官员们的喧哗和身挂累累官印的形象,展现了官场的热闹与权势。然而,词人笔锋一转,指出这些荣华富贵都源于"丹枝",暗示了仕途的艰辛与功名的虚幻。
"遥知心乐处,椿畔桂当时",词人想象那些真正感到内心快乐的人,可能是在家中庭院的椿树和桂花旁,享受着朴素而宁静的生活。这里流露出对平淡生活的向往和对心灵满足的追求。
"酒到芳春偏弄色,轻黄泛滟鹅儿",春天的美酒更显醇厚,鹅黄色泽在杯中荡漾,犹如鹅儿戏水,生动描绘了饮酒赏春的惬意场景。
最后两句"醉来花下卧,便是习家池",表达了词人对闲适生活的理想状态,即使醉倒在花下,也能感受到如习家池般的优雅与自在。整首词以官场与田园生活的对比,表达了词人对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宁静的理想。
哲人叹逝川,志士悲廪秋。
流光不暂停,忽忽岁欲周。
凉飙袭迥野,飞霜皓盈畴。
华林失鲜辉,奔溪杀湍流。
万化傥日徂,吾生难独留。
而我苦不乐,彷徨复何求。
世途多轨辙,今行非昔谋。
徒遵耿耿意,龃龉固莫投。
时乎不再来,岂余敢怀尤。
王道炳日星,历聘疲轲丘。
归欤既改旆,浩然亦回辀。
寂寞宁子歌,栖迟长卿游。
客嘲徒自解,天问终不酬。
长揖未免烹,说难竟遭囚。
行藏或大谬,圣贤共悠悠。
含思疚愤积,念往川途脩。
煌煌青春姿,蹉跎恐兹由。
谅非宏达观,那能齐百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