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醉重云欲散盐,三更飞霰忽惊帘。
大呼何与痴人事,此意多应俗士嫌。
出户仰看天漫漫,持杯愁作夜厌厌。
消除心事都无处,下尽中军三百签。
强醉重云欲散盐,三更飞霰忽惊帘。
大呼何与痴人事,此意多应俗士嫌。
出户仰看天漫漫,持杯愁作夜厌厌。
消除心事都无处,下尽中军三百签。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寒冷之夜的内心情感与外界景象的交融。首句“强醉重云欲散盐”,以“强醉”二字开篇,暗示诗人试图借酒消愁,但面对“重云欲散盐”的景象,似乎难以达到忘却烦恼的目的。接着,“三更飞霰忽惊帘”一句,通过描述三更时分雪花突然飘落的情景,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略带凄凉的氛围,进一步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不安。
“大呼何与痴人事,此意多应俗士嫌。”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俗观念的不满和对自身情感的坚持。他似乎在呼唤着某种超越日常琐碎事物的存在,这种呼唤或情感表达,在常人看来或许显得不合时宜或难以理解,体现了诗人对自我独特情感的坚守。
“出户仰看天漫漫,持杯愁作夜厌厌。”诗人走出户外,抬头望向广阔无垠的天空,心中满是愁绪,夜晚的漫长似乎更加加重了他的忧愁。这一场景不仅展现了诗人面对自然景观时的个人感受,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内心的孤独。
最后,“消除心事都无处,下尽中军三百签。”这句话表达了诗人试图通过某种方式来解决内心的困扰,但最终发现这一切都是徒劳,心中的忧虑如同连绵不断的雪花,无法轻易消除。这里的“中军三百签”可能象征着诗人试图寻找的解决方案或寄托,但最终未能如愿,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失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寒夜中的内心世界,以及对现实与理想的矛盾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深刻的情感体验。
前年九日馀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
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
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
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
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
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
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
榜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
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
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
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
觥盏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
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
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
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
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
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
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
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
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
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
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
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九日宴集醉题郡楼兼呈周殷二判官》【唐·白居易】前年九日馀杭郡,呼宾命宴虚白堂。去年九日到东洛,今年九日来吴乡。两边蓬鬓一时白,三处菊花同色黄。一日日知添老病,一年年觉惜重阳。江南九月未摇落,柳青蒲绿稻穟香。姑苏台榭倚苍霭,太湖山水含清光。可怜假日好天色,公门吏静风景凉。榜舟鞭马取宾客,扫楼拂席排壶觞。胡琴铮鏦指拨剌,吴娃美丽眉眼长。笙歌一曲思凝绝,金钿再拜光低昂。日脚欲落备灯烛,风头渐高加酒浆。觥盏艳翻菡萏叶,舞鬟摆落茱萸房。半酣凭槛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烟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自问有何才与政,高厅大馆居中央。铜鱼今乃泽国节,刺史是古吴都王。郊无戎马郡无事,门有棨戟腰有章。盛时傥来合惭愧,壮岁忽去还感伤。从事醒归应不可,使君醉倒亦何妨。请君停杯听我语,此语真实非虚狂。五旬已过不为夭,七十为期盖是常。须知菊酒登高会,从此多无二十场。
https://shici.929r.com/shici/YWb4hP.html
十五年前似梦游,曾将诗句结风流。
偶助笑歌嘲阿软,可知传诵到通州。
昔教红袖佳人唱,今遣青衫司马愁。
惆怅又闻题处所,雨淋江馆破墙头。
忽忆郡南山顶上,昔时同醉是今辰。
笙歌委曲声延耳,金翠动摇光照身。
风景不随宫相去,欢娱应逐使君新。
江山宾客皆如旧,唯是当筵换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