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巫峰合沓新,为云为雨竟谁真。
青春卧稳啼猿夜,不梦阳台梦故人。
十二巫峰合沓新,为云为雨竟谁真。
青春卧稳啼猿夜,不梦阳台梦故人。
这首诗描绘了巫山十二峰的神秘与变幻莫测,以及在官舍中梦到友人的独特情感体验。首句“十二巫峰合沓新”以壮丽的景象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想象与神秘色彩的自然世界之中。接着,“为云为雨竟谁真”一句,巧妙地运用了“云”和“雨”的比喻,暗示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同时也隐喻着人事的不可预测性。
“青春卧稳啼猿夜”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略带凄凉的画面,夜晚的山林中,年轻的猿猴在树间啼叫,营造出一种孤独与寂寞的氛围。这一句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动景象,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感投射,或许是对时光流逝、青春易逝的感慨,或是对远方友人的思念。
最后一句“不梦阳台梦故人”,则直接点明了诗人的梦境。在古代神话中,“阳台”是与神女相会的地方,这里借指诗人梦见了远方的朋友。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因为现实中的相聚可能遥不可及。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巧妙的象征手法,展现了自然与人心的深刻联系,以及对友情与过往的深情回忆。
溪南十里山,有客今渊明。
归来厌城市,著脚鸥鹭汀。
客来笑谈剧,日暮车马行。
我昔曾见之,浩气犹凭陵。
尊酒浸成列,翰墨时相迎。
惭渠前日约,念此故旧情。
冲风走篮舆,剥啄山头扃。
人生等游戏,底问割与烹。
但令宾主欢,莫识众我醒。
毋以患难移,政须公主盟。
明朝上巴江,日日峡中行。
天险三峡路,峡险滩头程。
就中十二滩,新滩尤可惊。
父老记往时,此地江流平。
一朝陵谷变,崩裂山峥嵘。
大崖江里卧,小石江心横。
作此一大滩,水石相吞并。
涛雷殷昼夜,浪雪鸣轩轰。
空山十里遥,已接千鼓声。
末流到山尾,犹作汹涌鸣。
朝家忧病涉,遣使劳经营。
辇石竟无谋,舟至不敢征。
东来西上者,因有盘滩名。
我来滩水傍,滚沸如煎烹。
众畏岂不畏,稚耋栖檐楹。
遐观一舟来,掀浪嘈鼓钲。
群夫山下蚁,百丈风中筝。
冲涛已飐滟,转柁犹攲倾。
戛戛到龙门,艰苦如颉羹。
须臾近平峡,便觉天地清。
携孥稳乘舟,相庆如更生。
蜀道登天难,于此论始明。
况我衰病馀,怀此忧惧情。
国恩念未报,一叶身为轻。
小臣抱孤忠,思有称使令。
举酒望星河,作诗聊自评。
《过新滩百里小驻峡州城》【宋·袁说友】明朝上巴江,日日峡中行。天险三峡路,峡险滩头程。就中十二滩,新滩尤可惊。父老记往时,此地江流平。一朝陵谷变,崩裂山峥嵘。大崖江里卧,小石江心横。作此一大滩,水石相吞并。涛雷殷昼夜,浪雪鸣轩轰。空山十里遥,已接千鼓声。末流到山尾,犹作汹涌鸣。朝家忧病涉,遣使劳经营。辇石竟无谋,舟至不敢征。东来西上者,因有盘滩名。我来滩水傍,滚沸如煎烹。众畏岂不畏,稚耋栖檐楹。遐观一舟来,掀浪嘈鼓钲。群夫山下蚁,百丈风中筝。冲涛已飐滟,转柁犹攲倾。戛戛到龙门,艰苦如颉羹。须臾近平峡,便觉天地清。携孥稳乘舟,相庆如更生。蜀道登天难,于此论始明。况我衰病馀,怀此忧惧情。国恩念未报,一叶身为轻。小臣抱孤忠,思有称使令。举酒望星河,作诗聊自评。
https://shici.929r.com/shici/XdG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