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
哲王受《洪范》,群物承天休。
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
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
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
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
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
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
玄功馀玉帛,茂实结松楸。
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
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脩。
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
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
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
恍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
竹树依积润,菰蒲托清流。
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
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
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
哲王受《洪范》,群物承天休。
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
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
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
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
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
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
玄功馀玉帛,茂实结松楸。
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
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脩。
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
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
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
恍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
竹树依积润,菰蒲托清流。
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
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古代贤君或者圣人的形象,通过对其功德和影响的描述,展现了其深远的历史意义。九土昔沦垫,八方抱殷忧,一开篇就勾勒出一位领导者对国家和民众的关怀与责任心。哲王受《洪范》则显示这位君主不仅有高度的智慧,还能领悟并应用古代圣人留下的治国理政之道。群物承天休,表明其统治下的世界万物得到安宁和恩泽。
源委有所在,勤劳会东州,诗人通过对这位君主不辞辛劳、奔波于各地的描写,再次强调了其为民请命的精神。稽山何峻极,清庙居上头,则是对其崇高道德和纯洁品行的赞美。
律度非外事,辛壬宁少留,诗人借用古代典籍中的律历制度来形容君主治理国家的准则和平衡。歌谣自不去,覆载将何求?这里表达了民间对这位贤君的赞颂,以及对其功业的传承与追求。
灵长表远绩,经启蒙宏猷,则是诗人对于这位圣人的崇敬之情和希望能够继承并发扬光大其事业。孰敢备佐命,天吴与阳侯,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忠臣的称颂,强调了君臣之间的信任与合作。
玄功馀玉帛,茂实结松楸,是对这位君主在精神上和实际工作上的成就进行赞美。盖影庇风雨,湖光摇冕旒,则是借景抒情,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贤君的怀念和景仰。
质明箫鼓作,通昔礼容脩,这两句通过对古代典仪和音乐的描述,再次强调了这位君主的文化素养与治国之道。骍牢设旧物,洿水配庶羞,是诗人对于历史传承与民间生活的关注。
深沈本建极,傲很亦思柔,则是对这位贤君内心世界的描绘,以及他在治国过程中的坚韧不拔和智慧。阴怪尚奔走,灵徒如献酬,这里通过神秘和超自然元素的运用,表达了诗人对于这位圣人的敬仰之情。
恍疑仙驾动,静见宿云收,是对这位君主在精神层面上的崇高地位以及其影响力的形象描绘。竹树依积润,菰蒲托清流,则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表达诗人对于这位贤君所处时代的美好和宁静。
谬兹领百越,忽复历三秋,这两句则表达了时间的流逝和对历史的回顾。丹恳谅可荐,庶几无年尤,是诗人的自问自答,表达了对于这位圣人功业的传承与推崇,以及希望能够不负时代赋予的使命。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一位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赞美,展现了古代中国对于理想领袖形象的追求和敬仰,同时也反映出了诗人对于历史传承和文化价值的重视。
长绳难系日,鞭石难渡海。
悠悠忽百年,神仙又安在。
富贵不足慕,掣电闪光彩。
金石变坚贞,沧桑亦迁改。
买醉有青钱,不饮将谁待。
善恶亦同归,岁月去不来。
世网苦缠人,谁能摆脱开。
十千沽美酒,与君倾尊罍。
取乐艳阳时,莫待霜雪催。
百年能几何,奄忽入泉台。
累累道旁冢,日暮飞尘埃。
君看古昔人,于今安在哉。
村西一水东,叶落因秋风。
秋风日以厉,落叶忽成空。
人寿非金石,行与草木同。
草木发有时,人寿不可期。
徒有千岁虑,何不培厥基。
荷耜耕火田,田深草离离。
折腰劳手足,一一芟去之。
还将禾与黍,努力重扶持。
非不念辛苦,所业良在兹。
善哉庞公言,不遗身以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