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精始隆赫,玄阴朕已萌。
圆魄丽中天,隔宿分亏盈。
斯理判洪荒,今古递相更。
神人握芦筦,寒律吹忽暖。
黔羸让其能,三五遂不远。
优游乘化机,升沈自流转。
炎精始隆赫,玄阴朕已萌。
圆魄丽中天,隔宿分亏盈。
斯理判洪荒,今古递相更。
神人握芦筦,寒律吹忽暖。
黔羸让其能,三五遂不远。
优游乘化机,升沈自流转。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月相变化的规律与四季更替的循环,以及人类对自然现象的理解和顺应。开篇“炎精始隆赫,玄阴朕已萌”以“炎精”象征夏日的炽热,“玄阴”预示着秋日的凉爽,巧妙地展现了季节交替的自然现象。接着“圆魄丽中天,隔宿分亏盈”描述了月亮从满月到缺月的变化过程,体现了古人对天文现象的观察与理解。
“斯理判洪荒,今古递相更”则表达了自然法则贯穿古今,永恒不变的主题。接下来“神人握芦筦,寒律吹忽暖”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界中的温度变化赋予“神人”掌控,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冬去春来、寒暖交替的景象。最后“黔羸让其能,三五遂不远”通过“黔”、“羸”(可能指不同的人群或生物)的对比,强调了自然规律面前人人平等,万物皆遵循自然节奏。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生命力与和谐之美,同时也蕴含了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感悟。
当秋玉轮皎,况将临望夕。
高空无纤云,银河写修白。
而我因上陵,王路于此役。
行宫邻古县,晚景归吟摭。
辕门息葆吹,兰锜倚画戟。
爱此清宵佳,对彼凉蟾碧。
苍松韵金籁,徘徊泛瑶席。
秋英何盈盈,啼螀纷唧唧。
泬寥良足欣,襟怀增畅适。
谁复寻前题,俯仰论今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