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根易断,瘦影难扶,且商量调护。
春寒料峭,宜位置、窈窕房栊深处。
夏来赤日,怕冰玉、难禁骄暑。到九秋、渴了相如。
赐与一杯琼露。
冬宵冻合银瓶,莫湿透香泥,寒气凝冱。
闲情料理,算岁岁、费尽绿窗心绪。
芳兰娇小,好权当、负床孙抚。
只几旬、消受幽香,补报养花辛苦。
灵根易断,瘦影难扶,且商量调护。
春寒料峭,宜位置、窈窕房栊深处。
夏来赤日,怕冰玉、难禁骄暑。到九秋、渴了相如。
赐与一杯琼露。
冬宵冻合银瓶,莫湿透香泥,寒气凝冱。
闲情料理,算岁岁、费尽绿窗心绪。
芳兰娇小,好权当、负床孙抚。
只几旬、消受幽香,补报养花辛苦。
这首诗《瑶华》由清代诗人俞樾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年四季中对植物的照顾与情感寄托。诗中以“灵根”开篇,形象地描绘了植物根部的脆弱与珍贵,紧接着“瘦影难扶”则表达了对植物生长状态的关注与担忧。
春季,“春寒料峭”,诗人提醒要将植物安置在室内温暖之处,避免寒冷侵袭;夏季,“夏来赤日”,担心烈日下植物难以承受,需要采取措施避暑;秋季,“九秋、渴了相如”,比喻植物在干燥季节需要水分的滋润,诗人如同给干渴的相如(古代文人)提供琼浆玉液一般,给予植物充足的水分;冬季,“冬宵冻合银瓶”,提醒在严寒中要注意保温,防止水瓶结冰,影响植物的生长环境。
全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植物生长环境的细致照料,更蕴含了深厚的情感寄托。诗人将对植物的关怀视为对自然界的尊重与爱护,同时也映射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通过“瑶华”这一意象,诗人赋予了植物以高贵与纯洁的象征意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诗意与哲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