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落疏松临断岸,涛声直与泉声乱。
却如叔夜宿华亭,夤缘传得广陵散。
落落疏松临断岸,涛声直与泉声乱。
却如叔夜宿华亭,夤缘传得广陵散。
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卷,以唐寅的山水人物画册为背景,通过“题唐寅山水人物画册十帧(其八)听涛”这一标题,直接点明了主题——听涛。诗人以“落落疏松临断岸”开篇,巧妙地将画面中的自然景观与人物情感融为一体,疏松的树木独立于断岸之上,既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暗示了人物内心的孤高与超脱。
接着,“涛声直与泉声乱”一句,不仅描绘了水声的喧嚣,更通过“乱”字,传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和内心的纷扰。诗人在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将涛声与泉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响效果,仿佛是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声音,触动着观者的心弦。
“却如叔夜宿华亭,夤缘传得广陵散”则是全诗的点睛之笔,借用了嵇康的故事,将画面中的人物情感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嵇康在华亭之侧宿夜,弹奏《广陵散》,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与对自由的向往。诗人以此类比,暗示画中人物虽身处自然之中,但内心却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艺术的执着,如同嵇康一般,即使面对生命的无常,也能以艺术的形式,传递出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由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不仅展现了画作的意境之美,更深层次地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艺术之间的关系,以及在面对生命无常时,如何以艺术的形式寻求心灵的慰藉与自由。
贫闲日高起,门巷昼寂寂。
时暑放朝参,天阴少人客。
槐花满田地,仅绝人行迹。
独在一床眠,清凉风雨夕。
勿嫌坊曲远,近即多牵役。
勿嫌禄俸薄,厚即多忧责。
平生尚恬旷,老大宜安适。
何以养吾真,官闲居处僻。
勿言临都五六里,扶病出城相送来。
莫道长安一步地,马头西去几时回。
与君后会知何处,为我今朝尽一杯。
避暑府西亭,晚归有闲思。
夏浅蝉未多,绿槐阴满地。
带宽衫解领,马稳人拢辔。
面上有凉风,眼前无俗事。
路经府门过,落日照官次。
牵联缧绁囚,奔走尘埃吏。
低眉悄不语,谁复知兹意。
忆得五年前,晚衙时气味。
真宰倒持生杀柄,闲物命长人短命。
松枝上鹤蓍下龟,千年不死仍无病。
人生不得似龟鹤,少去老来同旦暝。
何异花开旦暝间,未落仍遭风雨横。
草得经年菜连月,唯花不与多时节。
一年三百六十日,花能几日供攀折。
桃李无言难自诉,黄莺解语凭君说。
莺虽为说不分明,叶底枝头谩饶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