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
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
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
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
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
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
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
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地区荒凉而宁静的景象。首句“穷边四十里,野户两三家”以简练的语言勾勒出边疆的辽阔与人烟稀少,四十里的边疆,只有零星的几户人家,展现出一种孤寂与荒凉之美。接着,“山腹过云影,波光战日华”两句,通过动态的云影和波光的闪烁,赋予画面以生动感,展现了边塞特有的自然景观,云影在山腹间穿梭,波光在水面跳跃,与阳光交相辉映,形成一幅富有韵律的画面。
“汲泉寻涧曲,樵路入云斜”则进一步描绘了边塞人民的生活场景。人们沿着弯曲的山涧寻找泉水,而樵夫的路径则蜿蜒至云端,既体现了生活的艰辛,也展现了边塞独特的地理环境。最后,“随分坡田罢,还簪野草花”两句,以朴素的语言表达了边塞人民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劳作之余,也能随性地享受自然之美,插戴野花,体现出一种淡泊名利、亲近自然的生活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边塞景色和人民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边疆的独特魅力和边民的坚韧生活态度,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是一首具有浓厚边塞风情的佳作。
萧晨戒征舻,薄戾江门涘。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
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
抠衣已龂龂,入室方济济。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
馀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
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
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
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