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江门寻陈徵君隐居》
《游江门寻陈徵君隐居》全文
明 / 欧大任   形式: 古风

萧晨戒征舻,薄戾江门涘。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

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

抠衣已龂龂,入室方济济。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

馀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

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

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

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

(0)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次对古代隐士陈徵君隐居地的探访之旅,展现了诗人对古代高洁之士生活的向往与敬仰。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从清晨出发,至傍晚归来的完整过程,以及沿途所见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

首句“萧晨戒征舻”,点明了旅程的开始,清晨时分,诗人准备启程,乘坐船只前往目的地。接着,“薄戾江门涘”描述了船只接近江门岸边的情景,暗示了旅途的临近终点。

“仰瞻碧玉楼,言访白沙里”两句,将视线转向了目的地的景象,碧玉般的高楼与白沙之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隐士生活的一种向往和追求。

“白沙遁世人,蚤脱朱门屣”描绘了陈徵君早年逃离世俗,远离官场束缚的生活状态,体现了他超脱凡尘、追求内心宁静的精神境界。

“玉署重徵君,金闺谢惇史”则展示了陈徵君虽曾受到朝廷的多次征召,但他最终选择了拒绝,继续过着隐居的生活,这反映了他对自由与独立人格的坚持。

“归来掩衡扉,被褐聊隐几”、“耕同石户农,道访襄城子”等句,进一步描绘了陈徵君日常生活的简朴与宁静,以及他与自然、道家思想的紧密联系。

“歌商出金石,奏雅中宫徵”则通过音乐的描写,展现了陈徵君精神世界的丰富与高雅,以及他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

“余韵今百年,精庐有遗址”强调了陈徵君生活痕迹的长久影响,即使在他去世多年后,其隐居地仍能感受到他的精神气息。

“宅犹诸葛存,台拟灵光岿”将陈徵君的住所与历史上的名士诸葛相比,进一步提升了其地位与影响力。

“藤留处士蓑,苔绝幽人履”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再次强调了陈徵君隐居生活的自然与和谐。

“空言炳丹青,清风激顽鄙”表达了诗人对陈徵君精神品质的高度赞扬,同时也反思了自己的行为,希望自己的言行也能像陈徵君一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最后,“嗟予愧斯文,未免乡人耻。饮河泳道馀,高山徒仰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未能达到陈徵君高度的遗憾,以及对陈徵君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佩。

“茅茨空寂寞,弦歌恍盈耳。依依郑公乡,千秋表南纪”则以对陈徵君隐居地的想象结束,表达了对陈徵君生活状态的怀念与敬仰,以及对其精神遗产的传承与发扬。

整首诗通过对陈徵君隐居生活的描绘,不仅展现了古代文人的理想追求与精神世界,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与敬仰,以及对自己行为的反思与提升。

作者介绍
欧大任

欧大任
朝代:明

欧大任(1516-1596)字桢伯,号仑山。因曾任南京工部虞衡郎中,别称欧虞部。广东顺德陈村人。他“博涉经史,工古文辞诗赋”,并喜体育运动,擅长踢球、击剑。14岁时,督学曾集中十郡的优等生会考,他三试皆列第一,名噪诸生。他和梁有誉、黎民表、梁绍震等人是十分友好的同学,在著名学者黄佐门下读书,很有得益。无奈文运不佳,八次乡试均落榜,直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47岁的欧大任才一鸣惊人,以岁贡生资格,试于大廷,考官展卷阅览,惊叹其为一代之才,特荐御览,列为第一。由是海内无不知欧大任,名声远播。
猜你喜欢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其五

部伍亭前归路,凤凰山下萧斋。

我自无聊不住,君如有兴重来。

(0)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其四

世路红尘可厌,人情白首如新。

便可闭门端坐,不须开眼看人。

(0)

钱塘学中寄伯思六言五首·其三

剑水庭闱底处,苕溪水月弥深。

绿草年年离恨,白云日日归心。

(0)

入荆州学四绝句呈昭祖·其二

拂天乔木映脩廊,满目帘间白苧忙。

曾是璧池疏散惯,卧听鸣鼓懒衣裳。

(0)

春雪

阴风度严切,密雪纷如雾。

虚窗觉逾明,腊纸粘飞絮。

文书不挂眼,对榻聊箕踞。

春愁暗乘人,匆匆出非虑。

门前亦有酒,官禁不可酤。

永怀傲江湖,何当脱羁馵。

(0)

寒食

清明六到客愁边,双鬓星星只自怜。

兵气尚缠巢凤阁,节旄巳落牧羊天。

纸钱灰入松楸梦,饧粥香随榆柳烟。

北向雁来寒雾隔,音书不比上林传。

(0)
诗词分类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诗人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杨炯 李壁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